科技部:关于“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20/83篇)

【69农业规划环保资讯】: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布《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内容如下: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018—2022年。2018年拟安排33个研究方向,约占专项总任务的3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6.5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以及场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集成示范类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产学研用研发团队,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源解析理论与方法(基础研究类)

1.1我国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及其与产业行业的内在关系,研发特征污染物识别方法,提出有毒有害物质名录;运用大数据及遥感等技术方法,探明我国不同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场地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揭示场地污染形成机制;研发场地污染数据挖掘方法,发展污染场地时空分布预测模型,研究数据库和可视化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全国污染场地名录及动态数据库1套;阐明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污染物构成与产业行业关系;明确污染场地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主控因子;建立我国场地污染数据挖掘方法、时空分布图集与可视化管理平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5篇。

1.2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与风险管控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大数据系统,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场地污染智能识别模式;探讨区域尺度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的源—汇关系,创建我国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评估与风险预测系统;研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的风险管控方式,研发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中长期风险管控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识别与评估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开发出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汇与风险识别方法1套;建立区域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体系,提出重点监管行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5篇。

1.3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土壤污染源识别与源—汇关系

研究内容: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不同区域的场地特性、污染特征、污染源与排放强度;筛选不同区域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物,建立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溯源方法,阐明优先管控污染物源—汇关系;识别污染源主控因子和优先管控污染源,评估土壤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确污染源的防控要素;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和方法学。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区域的场地土壤污染源—汇关系,形成污染源识别技术与方法体系1套;建立区域场地土壤污染物排放强度评估方法,提出优先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单1套;编制场地土壤优先管控污染源识别与排放强度评估技术规范4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篇。

1.4重点行业场地污染形成机制与源解析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发生规律,解析典型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优控污染物排放清单;揭示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多相分布特征和源—汇关系,研究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提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风险防控要素与防治途径;为我国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源监管和排放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阐明金属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建立特征污染物清单1套;建立示踪指标体系1套,形成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体系,提出污染源—汇机制和风险防控途径;制定场地土壤污染源解析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2套,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篇。

1.5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转化与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重金属赋存特性与积累规律,解析重金属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建立调控重金属形态转化的技术原理;阐明不同区域及行业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转化条件、潜力及其生物效应,揭示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开发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阐明场地重金属不同尺度下的动力学行为机制,量化和模拟不同场地条件下重金属多尺度动态行为;精准评估污染场地的生态环境风险,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方案。

考核指标:确定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重金属积累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提出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积累与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开发出重金属污染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建立预测场地重金属多尺度动力学行为模型1套,形成风险防控、预警与安全利用方法体系,制定出调控场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系统方案,选择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验证和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4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

1.6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扩散与预测

研究内容: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株潭等重点区域,研究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规律,揭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在不同场地介质中多相分配、空间分布及其与介质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不同场地条件下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动态及通量,阐明迁移扩散过程与机制;探明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迁移扩散主控因素,为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转移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考核指标:明确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迁移规律、扩散通量及主控机制;建立示踪指标体系1套,阐明重金属迁移驱动机制,建立非均质多相介质重金属运移扩散模型1套,提出不同区域场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策略,并选择不同区域污染场地开展试验性应用。发表高质量论文4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

1.7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过程与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表征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复合的环境行为,阐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耦合过程,揭示基于化学质量平衡及区域多介质间的传质机制;研究场地工程管控和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多界面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发展多组分可分辨的高灵敏表征技术;开发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界面原位表征方法,创建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多介质界面污染过程调控方法体系。

考核指标:明确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作用机制和界面传质过程,建立示踪指标体系1套;建立场地土壤污染物界面机制与刻画模型1套;开发出土壤—地下水系统重金属界面通量计算方法1套,形成界面反应原位表征新技术1套;发表高质量论文4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

2.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

2.1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样新技术与新设备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我国场地土壤弱扰动原位采样的高频声波钻进设备、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低扰动土壤采样、地下水快速建井采样技术与装备;研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膜界面探测器等原位检测工具,开发地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新技术与设备,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原位采样技术规范,研究产业化发展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场地土壤原位采样的高频声波钻进和全液压直推式钻进设备各1套,最大采样深度不少于30m,其他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整机部件国产化率不低于80%,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同类产品30%以上;研制出原位VOC膜界面探测器等场地检测工具3套,开发出地下水分层快速取样技术与设备1套;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场地验证与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编制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样技术规范1套,编写技术应用案例10套;提出可应用可推广产业发展模式报告。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2.2场地污染实时响应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针对冶炼、焦化、化工、油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场地污染特征,研发场地新型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及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源泄露无损监测技术,开发场地污染物监测筛选技术,开发污染场地多要素、全过程综合在线监测体系;建立集成污染场地一体化模拟系统,研发场地污染的智能预测技术,实现污染物分布、迁移的可视化模拟;研究建立场地污染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平台;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研究产业化发展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出典型行业场地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采集与传感成套仪器各1套;研发场地土壤污染源定位预警小型自动化设备1套;建立污染场地监测筛选技术体系,开发出场地重点污染风险源泄露实时响应的无损监测技术,实现泄漏点精准定位,最小响应泄露量低于0.1m3,漏点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漏点检率不低于90%;形成智慧型、可视化场地环境污染预警技术和辅助决策技术体系,建立典型重点行业企业多维度、多组分场地监测—模拟—预警综合平台2套;选择重点行业场地开展验证性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提出可应用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报告。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