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研学旅行遭遇尴尬,“两会”之后研学旅行能起步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96/481篇)

伴随中小学校开学,停滞了4个月的研学旅行市场久违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5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提出了完善研学旅行市场的建议,又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关注。

“两会”之后,研学旅行能起步吗?

另一方面,疫情后期研学旅行仍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研学企业的现金流难题、教育部和学校严密的限制、家长的不放心和顾虑……这些是研学旅行从业者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横亘在市场复苏面前的残忍现实。

完全停滞的研学旅行

《中国亲子游与研学旅行年度发展报告2019》显示,研学旅行横跨旅游和教育两个万亿市场,在“学”和“旅”的交叉领域获得蓬勃的发展空间,未来3-5年内研学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千亿。

在疫情之前,研学旅行的前途有多光明,疫情之后,就有多惨淡。

有专家表示,研学企业要做好6个月没有营收的准备和预案,疫情或将导致企业全年营收至少减少40%,对行业规模认识不清、现金流不足、专业能力不足的研学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严格来算,每年的3-6月和10-11月是研学旅行高峰期,寒暑假夏冬令营的时期不能完全算作研学旅行,因此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不同,疫情在最开始并没有带给研学旅行市场非常大的现金方面的损失。

但不大并不意味着没有,事实上,研学旅行市场的损失在这之后才逐渐显现。

疫情发酵初期,全国各中小学校陆续发布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并在后期将线下教学全部转为线上,这对扎根线下的研学旅行市场来说是致命打击。

研学达人索利刚透露,4、5月原本是研学企业的繁忙期,但受延期开学影响,目前所有研学机构颗粒无收,大量公司严重裁员,甚至只发最低工资标准的薪资,部分研学企业连房租都负担不起,整个行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归零”。

「劳动实践」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这样开展,家长点赞

线上研学是无奈还是未来?

疫情加速了旅游市场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化,研学旅行也不例外。疫情之前,研学企业曾利用网络,针对研学旅行从业者推出一些专业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知识素养和从业素质。

而在疫情之后,很多研学企业纷纷转战线上,通过直播讲课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互动,包括介绍研学地点等,虽然刷了一定存在感,但大部分专家却并不看好这种模式。

研学头条创始人孙真说,研学旅行的市场特色决定了其从根本上就不适合线上发展,“在返校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网上学习了几个月,家长本来就对孩子长时间面对电脑存在不满,这时候再进行线上研学,恐怕会引起家长的逆反心理,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更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研学旅行的核心是“体验”,即走出教室,通过近距离观赏和感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动手能力、亲近大自然,因此孙真表示,隔着一层屏幕的研学旅行只能是“伪命题”,没有亲身参与、亲密互动的活动并不能称之为研学旅行。

索利刚也认为,疫情之后,研学旅行一定会重回线下,“只有重回线下,研学旅行市场才能盘活景区、博物馆,研学旅行从业者才能获得经营利润,市场才能继续做下去。”

开学之后是重生?未必!

研学旅行业者的悲鸣尤在,但当中小学的开学通知下达之后,却未必能让市场跟着复苏。

孙真透露,很多学校会在学生返校后加大教学力度,以此弥补疫情带来的课时不够,这意味着,就算学生们适当延长了在学校的时间,但各大学校都会以学业为主,因此研学旅行这种学习模式并不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内。

研学旅行的另一大特点是学生集中出行,疫情的到来让“集中”变得敏感,再加上当前各级教委并没有放宽学生研学出行限制,就算放宽出行后,各校校长也要结合实际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推出研学旅行产品,因此研学旅行市场仍需要等待时机重启。

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陕西省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但通篇内容并没有提及疫情相关,因此业内专家表示,该指导意见的出台是针对疫后的常规市场,无法对目前还在受到疫情影响的研学旅行市场起作用。

与其他细分旅游市场有明显区别的是,研学旅行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因此受到的限制就更大,来自监护人的压力也更大。目前来看,家长带孩子出游的亲子游方式更受到家长们的欢迎,研学旅行反而是家长唯恐不及的市场,等待家长的思想转变也需要时间。

研学旅行真的没“救”了?

政策不放开、学校没时间、家长不放心……重重关卡下,研学旅行市场真的没救了?事实也未必。

“今年省外研学旅行不能发展,室内活动也受到限制,但伴随疫情被控制,今年秋季不跨省的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增加。”索利刚对品橙旅游表示。

在他看来,中小学生已经在家宅了两三个月,十分渴望外出,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确保学生的外出体验,还能在卫生安全方面做出保证,因此短期的外出实践会受到欢迎。

研学旅行的另一个复苏重点可能会放在乡村。“无论是疫情还是非疫情,乡村研学旅行都是发展重点,不仅是国家层面推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进入乡村;疫情之后,乡村的人烟稀少,空气清新,有利于学生们接触自然,保证活动卫生安全。”索利刚说。

全国政协委员徐利明带来的“关于完善研学旅行市场的建议”的提案也给了研学旅行市场新的关注度。

业内人士表示,每一年两会都会有关于研学旅行的提案出现,今年的提案可能不会对研学旅行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了解到研学旅行需要更多的政策关注和资金投入,进而吸引到对研学旅行有兴趣的企业家投入到研学旅行市场中,带动市场发展。

现在能做什么?更考虑什么?

除徐利明提出的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市场问题外,疫情也让更多的新问题暴露出来。

疫情让很多研学企业无奈裁员,导致当前研学一线人才极其缺乏,辅导员、课程老师和行程策划师均存在缺口,不仅让企业几年的培养精力和资金打了水漂,重新培养还仍需几年时间;另一方面,工资发不出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所以现金流的问题亟需解决。

其次,疫情带来的除了现实的影响还有思想的转变,对校方来说,疫情之后的研学旅行开展必将恪守新规则,即远离高风险地区,如高风险省份、密集场所、室内场馆等,更会对营地内的餐厅、活动场所的基础服务设施多有考量,因此需要研学营地和研学场所配备更多的卫生设备,完善卫生环境。

研学旅行市场正处于蛰伏期,未来几个月甚至要持续面对颗粒无收的情况。

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秘书长唐燕柳建议,研学旅行企业还是要保护好核心竞争力,做到停产不停业,利用停产期间做好内部企业的业务管理,包括管理流程梳理、产品再定位、课程品质升级等,积极拓宽课程宽度和深度,以及课程跨学科的融合,变危机为转机,同时更要保持行业自信,不被市场现状打倒。

索利刚透露,如果疫情得到完全控制,明年上半年或将是研学旅行市场恢复的黄金时期,而恢复的前提是国家层面放宽对中小学生外出研学的限制,不过他也表示,研学旅行市场是刚需,因此依然看好市场回暖,与此同时,虽然疫情带走了一批人,市场中仍有大批没有被疫情的洪流冲刷走的“老研学人”。

“我认识的大部分研学旅行从业者都是40岁左右,有些人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0年以上,你让他们突然转行到一个新的投资环境肯定不现实,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另外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研学梦,就是这个梦让他们在这个暂时萧条的市场坚持了这么久,我们也相信研学旅行市场总有一天能回暖。”他说。

相关链接:“两会代表”相关提案

关于研学旅行暴露的问题,两会代表徐利明指出: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管理规则缺失。中国研学旅行尚无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参与研学的旅行社等主体专业从事开发经营研学旅游产品的能力不强,有些只是简单增加了研学路线,并没有专业的研学课程规划和研学导师;

二是评价机制缺乏标准,研学产品重形式、轻内容。由于对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目标、主题等缺乏系统的思考,不少研学旅行如同”升级版”的春游、秋游;

三是监督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清导致效果难显。教育、文旅、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合力不强,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多。

为此他建议:

一、由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严格准入机制。出台研学旅行发展纲要、研学旅行服务标准等政策文件,通过顶层设计统一研学旅游空间布局、基地建设、人员配比、设施配置、课程设计等各项从业技术标准,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标准体系,提高进入研学旅行行业的门槛,并对从事研学的机构进行资质审核。

二、坚持学校主体原则,细分研学市场,开发多层次的研学产品。探索试点将研学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引导试点地区深挖研学旅行资源,结合学段特点、课程体系及地域特色,开发多层次、系统化的研学旅行教材产品。同时,加强对研学旅行导师的培训,提升研学机构的从业水平。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及监督机制,指导研学机构规范发展。将教育性作为指导研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由教育部门牵头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分别对研学服务者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