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培养孩子节约习惯?参加生活与生产劳动体验的方法可行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35/482篇)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许并未意识到浪费只要觉得饭菜零食等不可口,随意就扔掉,倒掉。也许孩子或者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从小生活在这样随处浪费环境中的孩子们,逐渐形成铺张浪费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们把浪费粮食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下去,孩子们还知道如何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吗?孩子们还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孩子们还能拥有勤劳勇敢的精神吗?

所以,为了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我们的孩子抓起,少年节约则举国节约!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呢?我认为每个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做出努力!

提升孩子(学生)的节约意识,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校内外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粮食果蔬种植的不易,体会到节约的必要。正如有关部门提出的,城市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学校要普及校园种植养殖,建立“学校+农户试验田”,坚持“绿色证书”制度,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从而真正形成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例如,带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基地,带领着孩子们开展劳动实践体验,感受劳动的辛苦,培养树立孩子珍惜粮食的观念。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就会感恩长辈的付出;体验了种植的过程,感受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漫长等待,就会学会有耐心,并且珍惜粮食……。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多管齐下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

怎样有效培养孩子节约习惯?参加生活与生产劳动体验的方法可行吗?

一、学校可以把培养节约习惯与劳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孩子自控能力差,即使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一些劳动教育活动,去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粮食。在学校中老师的提点,在家庭中长辈的教育,双管齐下,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成果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那么就要懂得通过参加成人劳动的过程教育孩子,让孩子爱惜劳动成果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播放关于《悯农》的动画,让孩子去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农民伯伯的不易。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时播放中国贫困山区的视频,那些跟他们同龄的孩子的生活状况,告诉孩子们虽然现在生活的改善,但是在很多山区,仍然有人吃不起饭,而且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很少,所以我们在浪费粮食的同时,却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现在,孩子们还能去浪费粮食么?

二、 父母言传身教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任务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家长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家庭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父母在就餐时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切不可也存在倒剩饭的现象,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孩子身上。

怎样有效培养孩子节约习惯?参加生活与生产劳动体验的方法可行吗? width=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乃至终生性的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的,首先要有节约粮食的意识,并且在生活中注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对于孩子浪费粮食的行为,我们应当严格制止及提出要求,不能任由孩子胡来。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孩子们才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我们虽然不能再让孩子们再过以前的苦日子,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及义务让孩子明白:“浪费粮食可耻,爱惜粮食光荣”,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 、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树立孩子的节约意识

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习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的练习的机会,方可生效。游戏是喜爱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游戏活动和故事,组织孩子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四、寓养成教育的内容于一日生活之中而养成教育的培养有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长期细致反复地进行。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吃饭就餐前,提醒孩子们再想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如要孩子们看看食堂里醒目的大字,家长可以读给幼儿听“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如此反复,强化孩子的思想意识,浪费现象会有所改观。

总言而之,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的事,首先,学校和家长经常性带孩子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与节约意识;其次,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父母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