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几年都是1号文件,农业会成为下一个爆炸性产业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农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爆炸性的产业,至少在目前的趋势上来看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从今年总体的行业发展趋势上来看,生物制药大数据医学这方面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因为有国家宏观大政策的影响,农业方面的东西已经连续十几年都是1号文件了,但是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中国农业出路在哪里?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已经有三分之一严重退化?

有同行说“土地租金太高”,有文章说“流通环节盘剥了大部分利润”,抱怨人工贵、技术差,云云。不管当下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吃饭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本,以工业反哺农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制度瓶颈

我以为农业体制有问题,土地所有制在当前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改变,这是红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土地私有化不可能实现。

国家一方面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一方面说“粮食是特殊商品,关乎国本”,粮食价格属于重点监控物资。房地产可以一飞冲天,国家说“房住不炒,抑制过快上涨”,但是上涨是现实需要。粮食就不一样了,市场短缺,过快上涨,国家就会出手,把粮食价格打压下去。而粮食的原材料不在管控范围,农药、化肥、劳动力、机械设备完全市场化运作,价格逐年上涨,导致粮食成本上升。过高的成本,被压制的粮食价格,导致种粮亏损,土地撂荒。

二、现实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岗村农民点燃了农业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问题。

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门洞开,国际农副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粮食价格挤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土地流转,最初的十年,种粮大户赚的锅满瓢满,甚至于到中央电视台嘚瑟,随随便便承包几百亩地,一年几十万。坐地要价,不愁卖。承租土地还诞生了黄牛,从农民或者村集体手里租下土地,加价转包。

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倒挂,国际粮食大量涌入,进口的走私的,充斥市场,给国家财政增加了沉重的包袱。

最低收购价价格一降再降,收购标准越来越严格,欧洲重金属标准是0.4%,我们国家执行0.2%,超过标准的粮食不允许流向市场,甚至于入刑,而至于导致重金属超标的根源,各方纷纷缄口不言,如何改善缓解重金属超标问题,目前没有部门具体负责,也没有出台相关措施,后果由农民自行承担,农民心里憋屈,有人干脆就说“国家耍赖了”。这就是目前农业困局之二。

三、财政资源落不到实处

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农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重头戏是粮食流通补贴,每年上万亿财政拨款。

这些补贴哪里去了?真正的种粮农民并没得利,怨声载道。如果告诉你,一个央企一把手年薪百万,副职三五十万,专车,专职司机,还有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庞大的配套费用。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农垦等央企、国有企业越来越强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花的钱都是国家补贴。

一吨稻谷一年保管费85元,出库费30元,入库费30元,这些钱谁出的?明面上是国家财政,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国家财政哪里来的钱?税收?经济下滑,税收增加比例逐年减少,只好印钞票,超发货币,货币增加,货币和物资的配比关系失衡,导致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人工成本攀升,这是农业矛盾之三。

四、资本准入矛盾

一家一户承包200亩,条块分割,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土地权属不是自己的,不能继承,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加大投入,毕竟不是房地产,老子死了,儿子还可以继承。土地就不一样了,来年地租涨价怎么办?老百姓来年要收回承包权怎么办?不确定因素太多,导致农场主不愿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农场动辄几万亩,土地平整,配套设施齐全,灌溉、施肥、打药完全现代化,节能又环保,一个农场十来个人,粮食单位成本低廉,他们的稻谷卖几十块钱一百斤,还有利润,粮食行情不好,他们的土地可以休耕,增加土地肥力。国内农产品跟发达国家农产品竞争,无疑是小米加步枪打飞机大炮。

国家为了因应农业时艰,财政资金加大农田及水利改造投入,补贴力度很大,但是农业体系不健全,巨额财政资金给权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出现了一些光做项目不种粮食的皮包公司,造成巨额财政资金被浪费。

国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希望借助民间资本的加持,但是又担心资本兴风作浪,针对大资本介入还是有戒备心的。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资本逐利本性决定资本不愿意投入农业,这就是农业困局之四。

针对中国农业困境,如何调整国家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市场经济造血功能,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瓶颈问题,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引导和制约相结合来科学调配资本运作。

一、改革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但是否可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让土地使用权归个人所有,长期持有,可以继承,受国家法律保护。

当前农村,十室九空,年轻农民纷纷进城,土地使用权流转出去了,他们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生活在城市,享受居民待遇,而承包的土地要么出租,要么撂荒,国家每年还给农补,于情于理不合。国家是不是可以鼓励土地使用权合法交易,把土地使用权集中在真正种粮农民手里,让耕者有其田。

解决了所有制问题,农场主会从长计议,加大投入,保护土地,符合“藏粮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粮食政策规划。

二、强化中央储备粮体系建设,放开粮食市场。

1996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加强。依托现有的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兼并改组的形式加强中央储备粮体系。确保中央粮权可以保障国人半年的用度,一旦粮食市场有风吹草动,还可以及时出手,平抑粮食价格过快上涨。

一些小的国有粮食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拍卖,转变成民营企业,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农业行业,彻底放开粮食市场,让粮食商品属性发挥作用,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粮食价格。

增加种粮农民补贴,吸取浙江省经验,按田亩、按产量确定补贴金额,把粮食补贴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至于农民种什么品种?到哪里卖?什么时候卖,由市场说了算,由农民自行决定,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如果粮食价格暴涨,中央储备粮调节平衡粮食市场,实在不行可以发放消费补贴,规避wto合同风险。

三、拓展耕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制造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工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城镇化发展进度加快,农民进城,宅基地有偿退出,一些土壤良好的区域,国家财政资金全资投入,改造土壤,增加基本农田建设,增加了可耕地,就是增加了粮食储备。

农业生产决定性因素是气候及水源,水利设施一次性投入太大,民间资本无法完成,现在的灌溉方法太落后,纯属浪费水利资源,也带来了环保问题,建议国家逐年递增投入,改造水利设施,打造百年水利工程,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