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离生活不开的农业,农村农业真有大作为?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若说我们离不开哪个行业,农业当成首选。

每一个人都需要吃饭,所以农业天生就有着广阔市场;我国自古以来也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经验;再加上如今科技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国家提倡乡村振兴,在农业上也给了不少政策倾斜。

虽然,时有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谋生,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投身农业,一个个农业人随之诞生,如之前所说,如今发展农业是有一些有利条件的,但诸多农业人说起农业却连连摇头,甚至认为农业是一条死路。

其实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做成的,做农业亦是如此。现如今农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土地大量荒废,农民所掌握的技术、文化,暂时无法适应农业规模化等,但并不是说就发展不起来,之所以出现一片唱衰农业的现象,还是与从事农业的人以及农业的外部环境等有关系。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各怀心思的农业人

如果一件事做失败了,首先应该从内找原因,人们在唱衰农业之时,也应该从农业人这个主体上去找找原因,换言之也就是如今是谁在从事农业,搞清楚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能窥见很多人做农业失败的原因。

以前,农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播种到收获,收获的粮食要么供自己吃,要么去市场上售卖换,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农业发展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农业流转大户经营和国有经营,现如今的农业人,大多是农业流转大户,人们唱衰的也大多是这个群体。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农业流转大户,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种植养殖以及观光等三类。不管是这三类中的哪一类,都需要掌握生产、营销以及后勤等能力。换言之,就是说如今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业人,既要会生产产品,还要能打造品牌,懂得售后服务,成功的门槛已经变高了。

不仅如此,农业的经营场地大多远离城市,虽不说在深山老林,至少没有那么多灯红酒绿,这需要从业者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要耐得住寂寞,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农业也是一个投入期相对较长的行业,需要坚持三五年才可能初见成效。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否能耐得住坚守,也成为考验农业人的关卡。但如果去仔细观察农业人这个群体,会发现他们各有各的心思。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有些进入三农领域的人,之前是做房地产的,有的是运作资本的,或者是商人企业家,从普通农民直接成为农业流转大户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农业农村认识不足,或者按照之前的思维去投入生产,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某个地方看到了一个好的农业模式,立马就借鉴,开始承包土地、弄大棚,而且刚开始就大规模的做,自己却并未掌握技术,也没有规划市场,短时间看不到收益就撤了,于是开始说农业不好做等。

还有一部分人,是冲着国家补贴政策来的,我们都知道国家扶持农业,补贴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国家补贴什么就生产什么,等补贴到手再种上其他补贴粮食,于是诞生的项目虽多,各种农庄、扶贫基地也是一大把,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农业发展还是停滞不前。

总得来说,很多农业人认为农业是条死路,要么是没能力把农业做起来,要么就是心怀鬼胎,心思不在农业上。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确实存在的拦路虎

除了向内找原因,自然也要向外找原因,农业人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踏踏实实做事,遇到了外部环境的阻碍。

首先,自然环境问题。

老祖宗说农业是看天吃饭,虽然我们如今科技发达了,但自然环境还是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空气、水源、土壤等都有了变化。

于是牲畜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比如非洲猪瘟、禽流感以及今年频频爆出冷冻类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等,这些都对从业者来说就是致命打击。人们为了提高农作物成活率,难免会施肥、除草等,这又会加剧对土壤、水源等的破坏,农作物存活的环境堪忧。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其次,社会环境问题。

社会环境,就是在社会上人们是怎么看待农业的。在我国一提到农业,就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心酸模样,是没文化、没技术、赚不到钱等的代名词,简单的说,人们仿佛默认了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回家务农。

而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人,纷纷进入城市,为工业或服务业发展做贡献,如果要在家务农就会背负格外大的压力,面对人们”没出息”等的议论,从业者的精神压力就更重了。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最后,管理问题。

基层行政机关在管理方面也制造了无形的门槛,繁琐的手续就让人傻眼了。比如从事农业大多离不开土地,这就涉及到住房、管护用房、水电等各种事物,大多需要盖章签字办理证件,而且一份文件可能需要多个人签字,等流程走完恐怕几个月都过去了,这就给从业者增加了无形的负担。

所以总得来说,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实有利有弊,人们对农业的固有认知就能打翻许多想从事农业的人,这也就造成了有能力做农业的人不愿意从事农业。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消费者的固有观念

现如今,大多数农业从业者走的是售卖产品的路子,也就是说种粮养牲畜,然后再卖掉。

市场上普通的农产品已经多不胜数,大多数农业人都会选择从特色农产品出发,宣传理念上也都以优质、健康、原生态等为出发点,大部分产品要比普通产品价格稍微高一些。

但作为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已经深入民心,大多人在买菜买米的时候,比的都是价格便宜,比如一袋普通大米,20斤卖50元,另一袋原生态优质大米,20斤卖150元,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普通大米。一方面是从省钱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是觉得没必要吃那么好的米。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大多以“能吃就行”、”便宜就好”等为标准,这就会导致一些有特色、品质较高,价格也较高的产品卖不出去,再加上农产品成熟的那段日子,一窝蜂的都熟了,如果卖不出去就滞销,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就烂在地里了。

民以食为天,人民离不开的农业,却成为一条死路?

而且,农产品价格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国家也会对农产品市场定价进行调控,价格低、利润薄已是农产品市场的常态,所以如果只抱着买产品的念头去做农业,发展前景确实堪忧。

总得来说,农业人之所以觉得农业不好做,还是源于自身实力不足、外部环境干扰和消费者观念等,那作为农业人又该怎么办呢?

想要在农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业人。在选择做农业之前,要先了解农业,懂产品生产,会营销品牌,并有服务意识,这是成为农业人的前提。

虽然农业不好做,但并不是说就不能做,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行业,因为选择农业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为国家和民众生产健康农产品的责任,作为一个农业人,也需要有这样的情怀和胸襟,相信通过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发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农业良种化、智慧农业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