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242/482篇)

安徽绩溪县养蚕劳动教育

【中安在线(程元国)】绩溪县临溪镇是蚕桑之乡,学校利用乡村少年宫整合了现有的资源,开展养蚕劳动教育,打造蚕桑特色文化。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采摘桑叶,带着亲手采摘的桑叶,动手喂养胖乎乎的蚕宝宝,胆子大的小朋友还摸了摸蚕宝宝,连呼“皮肤光滑细腻”,他们在这里零距离观察蚕宝宝。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在跟着老师一起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学到了许多养蚕知识:从蚕卵孵化出来黑黑的小蚁蚕,到1龄至5龄的幼虫阶段,然后开始吐丝结茧、变成蛹,最终破茧而出化为蛾,繁育下一代;蚕的一生只有短短46天,面对“蚕宝宝身上的黑色小圆点是什么”、“蚕宝宝有耳朵吗”等一个个提问,大家踊跃举手、对答如流。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蚕茧不仅是用来做蚕丝被和丝绸布料的原材料,也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工具。采收一筐结好的蚕茧,一过称有二十千克。孩子们从中挑选5颗蚕茧,剥下茧衣,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创意蚕茧画。

这样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了蚕桑文化、学到了蚕桑知识,还动手创作,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意义。

浙江云龙村蚕桑文化劳动研学之旅

【嘉兴日报-嘉兴在线】移动课堂,初识云龙之美;基地研学,品味桑蚕之趣;劳动体验,感悟养蚕之乐……近日,海宁市文苑小学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了“蚕桑文化”劳动研学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以特殊的方式感受劳动教育,孩子们一个个乐翻了天。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研学前,科学老师给孩子布置了研学前的资料搜集,列出了问题清单,为孩子开展研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研学开始,在将近一小时的车程后,导游在移动课堂带领孩子们预习活动流程,介绍研学目的地,大家一路欢声笑语。

“进村啦,进村啦!”一到云龙村,目之所及皆为绿色,好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在导游的带领下,三年级各班来到了云龙蚕桑记忆馆,孩子们化身为艺术家,一只只蚕扁,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孩子们一进入十二生肖园,就奔跑着、欢笑着,寻找着自己的属相。“哇,好大的桑树呀!”随着一阵阵惊呼,小朋友们来到了蚕俗文化园。这个园以蚕俗文化建筑为主体,建有蚕花堂、大戏台、南厢房、五圣亭、土丝坊、珍史馆等仿古建筑,一路下来美不胜收!

云龙蝶园是一座“隐藏的装置艺术园”,报废的汽车装上楼梯摇身一变成了“公厕”,还有废旧钢筋、铁板焊接成的飞马、机器人、大鸟笼……上百件创意艺术品在这里安家落户,孩子们纷纷欢呼,非常壮观。

“春蚕化生,蕞而微虫,春蚕何取,一桑始终,春蚕春蚕,万世可风,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蚕宝宝的一生。”在蚕宝宝科普馆,孩子们不仅见证了蚕宝宝的成长,还体验了一把VR。在虚拟世界里,孩子们化身为一只只蚕宝宝,玩得不亦乐乎!

基地研学之后,孩子们还体验了“喂蚕宝宝”“认领幼蚕”“特色养蚕角”等别样乐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海宁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桑蚕农耕,是田园牧歌生活中最美的日常。悠悠五千年,岁月如梭,但桑蚕丝织却从未在生活中走远。云龙村蚕桑文化劳动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回归朴素的田园生活,通过移动课堂、研学基地、劳动体验的方式,认识了云龙村,接受了千年蚕桑文化的熏陶,也在对蚕的精心照料中体会到了劳动之乐,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从书本走向实践 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是劳动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图片由海宁市教育局提供)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