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发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发布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7月24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2-2019年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3.46提升至77.14,提高了5.01%。其中,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四个维度的指数均呈现正向增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率先开展先行先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19年绿色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3.0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发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介绍,本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系统反映了2019-2020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重要进展。主要特色亮点上,一是强化报告的数据支撑,公布农业绿色发展定量评价结果,激发地方活力;二是增加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成果、惠民兴村范例的梳理和推介;三是直面新情况、新挑战,提出了深入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建议。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2%、40.6%,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利用率提高使化肥和农药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实现了负增长,农膜回收率达到80%,重点地区“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此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25.5%,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为再现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还展示了10个绿色兴农惠农强农的典型案例,包括“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实施三三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吉林省舒兰市全链条推进水稻绿色生产,助力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市”等,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发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高级工程师 宋成军,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研究员 邢可霞,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刘世梁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好农业绿色发展“哪里来”“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关键问题,才能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这场深刻革命,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内涵是什么?

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泛在概念,广泛使用于普通媒体乃至科学刊物,但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从全球各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看,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优质农产品和农业生态产品持续供给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技术、装备为支撑,逐步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多功能农业生态体系的发展过程。理论上讲,凡是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化水平的行为、活动都应该纳入农业绿色发展,从外延来看,依据产业链,可分为绿色投入、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也可依据要素分为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制度、绿色文化,还可以依据农业活动类型分为绿色种植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和绿色服务业。

二、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有哪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在生态文明视域中,可概括为农业绿色发展的“1234”。

(一)“1”个目标,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并进一步要求把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列为民生优先领域进行解决,到2035年,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可见,未来10-15年内,农业绿色发展将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

(二)“2”个系统,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两个系统绿色发展

2017年,中央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农村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体系框架下,农业的绿色发展实质上是农业农村融合化的绿色发展、生产生活融合化的绿色发展。

(三)“3”个步骤: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三步走”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的时间表也为农业绿色发展标记了3个关键时间节点,即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分三步走:到2022年,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生态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4”项要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一是更加注重资源高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高投入、高消耗,资源透支、过度开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树立循环节约的发展观,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药、节肥、节种、节劳和减排等资源节约技术,发展高效农业,依靠产业科技创新和从业者素质提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

二是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长期以来历史欠账较多,问题也逐步凸显,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树立环境就是民生的福祉观,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推动生产生活循环化、清洁化,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重显农业绿色的本色。

三是更加注重生态修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构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建设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打通农业生命共同体的命脉,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将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支撑。

四是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从农产品的种类看,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树立绿色生活方式的消费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同时,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乡村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乡村生态产品,发展多功能农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需求。

三、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区划

通过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区划,实现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格局。一是落实农业主体功能区划分,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定技术,依托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立足生态承载力(如水土资源匹配性),将农业发展区域细划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明确区域发展重点。二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区划。在主体功能区划之下,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现“功能区”“保护区”“优势区”与主体功能区区划的衔接合一,形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区划方案,指导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布局。三是优化乡村“三生”空间,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优化乡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三生”空间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乡村田园生态系统。

(二)发展壮大农业绿色产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绿色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农业绿色产业主要包括:一是清洁生产产业,着力发展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园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与替代、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农业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节能环保。二是清洁能源产业,着力发展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三是生态环境产业,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渔业、农作物种植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和运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四是生态保护产业,包括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营和生态功能区建设维护和运营等。五是生态修复产业,着力发展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运营、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荒漠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等。六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主要包括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物流绿色仓储、公园绿地建设养护和运营。七是绿色服务产业,主要包括绿色产业项目方案设计服务、绿色产业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碳排放权交易服务、水土保持评估、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三)养护修复田园生态系统

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农区养护修复田园生态系统。一是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二是降低耕地利用强度,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制度,管控西北内陆、沿海滩涂等区域开垦耕地行为。三是完善农田生态基础设施,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开展田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比如植物篱、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生态岛屿、防护林网等,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四)培育乡村绿色生活方式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丰收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二是培育农产品绿色消费方式,倡导安全、健康、环保的饮食理念,鼓励采购时令绿色食材,提倡适度点餐,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拒绝食用珍稀野生动物,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鼓励餐厨废弃物家庭、社区再利用,建设绿色厨房试点。三是生活方式绿色化试点,选择条件较好、工作成熟、经验较丰富的乡村,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引导青壮年群体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发挥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在全社会的带动辐射作用,摸索经验,树立典型,引领示范。

(五)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开展农业自然资产统计试点工作,按照FAO提供的原则、框架与方法体系,开展农业自然资产统计试点,推行农业自然资产统计评价,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的绿色农业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建立绿色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梳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英国环境管理项目、美国基于资源与环境的最佳管理措施等先进经验,全面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补贴政策和资金,形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补偿技术清单、补偿标准,以及执行流程、评估标准,实施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偿制度。三是制定国家农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逐步制定细化目录或子目录,并紧密结合国家绿色产业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推广制度,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推行出台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推广支撑政策,指导各机关、团体、企业、社会组织更好支持农业绿色发展。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