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方案》

近日,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力争五年实现乡镇镇区功能与品质“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创特色”:到2023年,全省所有乡镇脏、乱、差现象基本解决,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100余个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到2025年,300余个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让乡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幸福家园。

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按照《方案》,全省乡镇(不含城关镇)将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重点,兼顾周边村庄,将农林垦殖场、不在城区的工矿区纳入美丽乡镇建设,并分四步走: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环境美”;全面提升镇区功能,实现“生活美”;全面提升镇区品质,实现“人文美”;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治理美”。这包括实施垃圾污水专项攻坚、卫生乡镇创建等9项行动,提升乡镇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10项设施,以及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塑造特色风貌、加强环境设计等举措,最终打造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美丽乡镇。

江西省将建立以县为主、省市奖补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乡镇项目用地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增减挂钩指标在保障拆旧地块农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应主要用于镇村联动、新农村建设等。

江西省: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7月26日上午,“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新闻发布会在昌举行。会上介绍,江西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71个县实现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提前5个月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前列。

自1949年到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增长近5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0多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全省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77.5亿斤增加到2020年的432.8亿斤,增长了近5倍,每年外调粮食100多亿斤,成为建国以来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商品粮的省份之一;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省也累计调出粮食达到43.5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60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81元,增长了280多倍。

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0.7亿元,比2012年增加1421.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1元,比2012年增长116.9%。

江西省: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省千方百计“稳粮”,面对去年特大洪涝灾害,全力开展早稻抢收抢烘、晚稻抢插抢种、秋杂粮改种补种“三大行动”,首次将早稻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县一级,对44个早稻重点县开展“一对一”驻点指导,全力扭转了早稻面积下滑势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32.8亿斤、大灾之年实现增产1.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我省想方设法“保供”,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创造“公司带中小养殖场户”的“江西模式”。全省生猪存栏1569.9万头、位列全国第10位,外调653万头、稳居全国前3位。同时,还出台了“蔬菜发展八条”“渔业发展九条”“牛羊发展十条”“小龙虾产业发展”等政策举措,“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

我省推进“建田”,在全国首创“三变、三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每年筹措了90亿元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56万亩,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我省聚焦绿色“强链”,大力推进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创新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农产品加工“七大行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63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大关。

71个县实现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

“禁渔”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为加快打造宜居乡村,我省整治环境“美村”,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71个县实现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提前两年、在中部地区第一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国检验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09%,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5778座,65%的村组完成“七改三网”整治建设;创新搭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五定包干”长效管护做法在全国推广。

我省攻坚克难“禁渔”,长江干流、鄱阳湖以及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提前1年全面禁捕退捕,渔船处置完成率、渔民退捕率、适龄渔民参保率均提前达到100%、适龄渔民就业率99%,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国家2020年度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

我省严格管控“治污”,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44.7万亩、严格管控面积11.2万亩,规模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组织文化惠民展演活动6400余场

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为加快培育文明乡风,我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1.4万个村基本完成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开展“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集中宣讲5440场次,现场服务2071次,解决问题2304个,赢得农民群众真诚点赞。

我省丰富农村文化供给,组织创作《像我们这样奋斗》等一批文艺作品,组织文艺院团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展演活动6400余场。

我省还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行动,实施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破除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随礼攀比等陈规陋习。

乡镇和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为加快促进城乡融合,我省建立“一领办三参与”扶贫机制,探索“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整体贫困和群众绝对贫困。吉安市产业扶贫做法列入国务院大督查通报的地方典型经验。

我省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8.59万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县40个,提前5个月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

我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乡镇和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率99%,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72%的建制村。

5个县(区)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为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我省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定向把关作用,村党组织书记致富能手比例达77.8%,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由2018年底的21.5%提升至98.66%。

我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成立各类村民理事会4万余个,实现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覆盖,推动了农村自治、德治、法治融合。

我省开展“治乱·制建·致美”活动,全省有5个县(区)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3个乡(镇)、30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