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为81.7万名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282/481篇)

按照黄冈市政府办公室于7月26日印发的《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不少于16学时,其他课程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黄冈市:为81.7万名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湖北黄冈全市有1009所中小学81.7万名学生。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开设劳动必修课,旨在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黄冈市教育局鼓励、指导各地学校开发生动鲜活的劳动教育校本课,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高新科技、现代农业、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在蕲春县芝麻山小学,以“蕲艾”为主题的蕲艾移栽、蕲艾香包制作等内容进入课堂;黄梅县八角亭中学在校园内专门开辟1.3亩劳动教育基地,聘请县农技专家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种植本地农作物;英山县雷店中学开设茶叶课程,指导学生种植、采摘、制作茶叶。

【黄冈日报全媒体】7月26日,湖北黄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覆盖。《实施方案》就全市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体系构建、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现梳理如下。

黄冈市:为81.7万名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目标:建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黄冈品牌”

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实践。确保在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覆盖, 基本建成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争取2~3年内,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培养一支勤于实践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校(点)、示范基地。鼓励支持各地培育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打造劳动教育“黄冈品牌”。

重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系统实施劳动教育

如何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在实处?方案要求,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实施劳动教育,并提出了“六大”实施路径。

规范保障课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日。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不少于16学时。

统筹学科融合。在各门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重点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重点加强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

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校明确设置各学段应开展的家务劳动内容和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表现、劳动成果等,给予评价和激励。拓展校外劳动,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校外劳动实践,让学生干活,出力流汗。

培育劳动文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机制,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重要节点,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举办“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等活动。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机制,将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注重教学研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人员,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劳动教育。

黄冈市:为81.7万名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保障: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场所,配备师资经费

如何保障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开花”?组织领导、实践场所、师资建设、投入机制、安全保障是关键。《方案》也一 一给出了答案。

组织领导方面。各类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县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丰富实践场所方面。鼓励中小学在校内建设劳动实践体验中心或专用教室,配齐相应仪器设备和劳动耗材。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内闲置区域,建设小种植园、小工坊等劳动实践场所。职业教育学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支持研学实践基地(营地)与学校共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支持农业农村、经信、公安、交通、卫健、科协等部门在基地(营地)共建场馆。支持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师资建设方面。学校配备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鼓励学校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凝集共青团、少工委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投入机制方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勤工俭学等形式,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可按规定安排经费开展劳动教育,对贫困家庭学生可减免相应费用。

安全保障方面。建立政府、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加强对校外劳动教育活动的安全管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劳动教育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劳动安全教育、演练及实训制度。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合理设计劳动任务。将劳动教育风险责任纳入校方责任险赔付范围,引导家长购买有关保险。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