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行动方案来了!上海创建10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打造100家农业龙头企业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东方网记者刘辉、汪伟秋、卫宜斐报道】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相关情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举措。

五年行动方案来了!上海创建10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打造100家农业龙头企业

张国坤表示,为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以市政府名义发布,是“十四五”时期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沪府〔2020〕8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25日

(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乡村振兴“三园”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总体目标

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实现“五高”(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以农业“三区”为重点,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构筑五大保障机制,聚焦打造一批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不断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产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以上。

——绿色农产品比重显著提升。扩大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0%。地产农产品品牌覆盖率显著提升,打造3—5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科技装备处于国内领先。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质量水平,设施菜田绿叶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

——生态循环发展深入推进。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显著下降,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

——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率达到60%。

二、实施五大行动

(一)绿色循环发展行动

1.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60%,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到30%以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10万亩蔬菜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基地和2万亩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建设12家美丽生态牧场。建设100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比重达到80%。

2.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集中打造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基地。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业薄膜回收处置,基本实现全量回收。畜禽养殖废弃物和粮油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市域内80%规划保留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完成尾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科技装备提升行动

1.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基地。以区、镇为单位建设一批基于数字化管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10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2万亩高标准蔬菜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智能化菜(果)园。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种苗、花卉园艺等工厂化生产,全面提升都市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2.夯实数字农业发展基础。深化数字农业建设,2022年前基本建立涉农数据标准和整合利用机制,建立人、土地、资金等主题应用库。推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蔬菜、水稻及特色果品生产管理信息实行“一网”管理。推进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溯源监管系统建设,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水平。

3.提升现代种业创新能力。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实施现代农业种质创新与示范工程,加大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上海南繁科研育种、集约化育苗、种畜禽等基地建设,支持基础好的种业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培育2-3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鼓励种业企业开展国际战略合作。

(三)经营主体培育行动

1.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重大投资项目,重点打造100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50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支持3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优做大做强。

2.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织300家家庭农场、700家农民合作社开展示范创建,重点培养10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20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在金山、崇明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

3.发展区域性农业服务组织。打造5个区域性集约化育苗中心。布局一批规模适度的农产品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聚焦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和农业绿色生产基地,发展“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服务覆盖率达85%。支持农村综合帮扶资金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

4.培育高素质农民。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有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全市累计培育农业经理人500名,大专学历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到70%,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名,形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四)特色品牌建设行动

1.打造优质食味稻米品牌。调优水稻品种和茬口布局,筛选和推广一批品优味佳的食味稻米品种。完善稻米品质评价以及生产、加工、保鲜贮藏标准体系。推广应用电子信息追溯标识,集中打造优质食味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上市销售的地产稻米品牌化比例达到50%。

2.提升特色产业品牌优势。聚焦蔬菜、瓜果、生猪、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做精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推动地产特色农产品品牌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开展农产品评优推介活动,提高地产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3.做强休闲农业文化品牌。加强农事节庆文化活动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乡村农耕文化,各涉农区重点培育和提升1-2个休闲农业文化品牌。

(五)产业融合增效行动

1.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推进“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和休闲农业、乡村文创、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镇(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拓展传统农业的功能边界,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水平,重点打造1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打造先行片区

(一)浦东生鲜蔬菜产业片区。聚焦浦东新区北部蔬菜生产保护镇建设,打造蔬菜产销联合体。集成应用智能装备、自动控制、物联网系统等智能化设施装备技术,建设一批以绿叶菜为重点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形成基地直供商超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浦东品牌瓜果产业片区。以老港、新场等传统种植区作为核心节点,厚植“南汇8424”西瓜和“南汇水蜜桃”等产业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导专业组织与农民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形成销售、经营、生产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

(三)金山特色果蔬产业片区。以吕巷水果公园和金石公路万亩特色果园为核心,培育“金山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廊下中央厨房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打造集总部、科研、科普、展示于一体的“蘑菇小镇”。

(四)金山农旅融合产业片区。依托320国道农文旅走廊辐射圈的交通优势,以绿色有机水稻、蔬菜为重点,辅以高品质水果和水产品,结合枫泾镇及周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打造配套乐高乐园发展的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区。

(五)崇明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聚焦新村乡垦区1.2万亩农地,以300万羽蛋鸡养殖产业为支撑,结合周边水稻种植、花果产业构建生态基底,打造崇明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生态循环、智慧农场、农旅交融的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六)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以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和港沿地区为核心,集成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一批集花卉、蔬菜,生猪、奶牛、特色水产养殖为一体的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打造农产品中央厨房。

(七)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围绕外冈镇1.7万亩粮田和2.5万头生猪养殖场,推进无人农场建设,实现区域内水稻全程无人化作业,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大力提升区域范围内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率。

(八)松江优质食味稻米产业片区。利用浦南黄浦江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做精做优“松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以小昆山万亩粮田为基础,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五厍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九)奉贤东方桃源综合产业片区。以“奉贤黄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优化升级黄桃产业。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及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旅文创为一体的规模型田园综合体

(十)青浦绿色生态立体农业片区。以练塘镇万亩粮田和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打造水稻、水生作物、特种水产“三水”融合的立体种养模式,积极发展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做好“美环境”“种风景”大文章,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发展林下经济。

(十一)宝山乡村康养产业片区。罗泾镇北部五村联动,以塘湾村母婴康养产业为龙头,海星村千亩蟹塘、花红村绿色米食基地、新陆村绿色蔬菜基地和洋桥村果蔬乡肴基地为支撑,做强母婴康养和绿色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乡村新产业。

(十二)闵行都市田园农业片区。依托浦江郊野公园、召稼楼古镇、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革新村,结合市航育科普教育基地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串点成线,在浦江镇中东部地区为广大市民近距离打造休闲 科普的“第三生活空间”。

(十三)光明现代种养循环产业片区。建设爱森海湾生态养殖基地,探索环保配套集中、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模式。建设现代化蔬菜种植示范园,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强化智能装备集成,绿色生态循环,为都市现代种养业发展提供示范。

四、健全保障机制

(一)工作推进机制。各涉农区要围绕行动方案,制定五年目标和年度任务清单,细化各项建设内容,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锁定目标、锁定内容、挂图作战。市乡村振兴办对工作推进进度实施目标管理。

(二)财政金融保障机制。各涉农区要进一步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力度。各类财政支持政策优先向先行片区倾斜,积极推动产业基金、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领域。优化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农业保险与相关财政补贴政策的统筹衔接。

(三)规划用地支撑机制。开展先行片区专项规划编制,建立片区专项规划与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成果更新的联动机制,做好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先行片区优先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工程。新编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先行片区用地需求。落实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制度,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向先行片区倾斜。加强设施农业用地配套,充分保障片区设施农业用地需求。鼓励盘活利用片区内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用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四)人才培养机制。围绕种源、数字、装备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将农业农村人才开发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在先行区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先行区创新创业、就业发展,在住房保障、创业发展、职称评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监测评估机制。研究制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办法,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形成牵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在共性指标基础上,针对各区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设置个性化指标,引导优势做优、特色更特。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