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43/97篇)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贴等16项农补在2018年将做调整!
- 广东组织申报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
-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业”促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甘肃省实施201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重点发展6类农产品
- 山西省2018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方案(附补助标准)
- 视频:湖北武汉促进产业融合,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_69农业规划
- 小土豆大作为:陕西榆阳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第2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项目:扶持多少钱?有哪些融合类型?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打出农业产业融合升级“组合拳”
- 广东农业新闻:惠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 易俗河镇麦子石村:依托产业融合 发展休闲农业
- 五部门印发通知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云上生产与网上销售
- “稻渔空间”产业融合,融出农业新天地,鱼蟹鸭游弋其间
- 湖北省有多少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广州农业的乡村振兴特色路:科技硬实力+农旅软文化+多产业融合
- 海南儋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共享农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农业产业强镇与现代农业产业园
- 创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路径有哪些?
- 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 巧用休闲农业的土地政策:农村哪些土地适合做休闲农业用地?
- 农产融合是趋势!国家公布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
- 这种创新的海船,既可智能化养鱼,还可海上旅游观光!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 鹿鸣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开工,柳林县拟设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包含哪些内容?附案例说明
-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建议?
- 农业农村部:关于“乡村产业规划、支撑与发展建议”的答复
- 村级集体经济的10种发展模式及案例,你们村集体采用哪一种?
-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任务在农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条共富捷径
-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紧迫,广东省发布新规划推动43项重大项目建设
- 特色农业怎么做?看看乡村振兴的“威海路径”与特色农业发展的“宣威经验”
- 将农业休闲与数字农业、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广州两大农业主题公园亮相
- 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与江永县模式”给我带来的启示
-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融合项目“兴农撮合”活动,农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有哪些?
- 甘肃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园区及美丽乡村建设
- 广西: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附2021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 农业农村部: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发改委:浙江省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总结
- 陕西省:发布15条冬季乡村游精品线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
- 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百合鲜花小镇”是怎样炼成的?
- 社科院等发布“数智乡村白皮书”,广东即将发布农业元宇宙时空代言人
- 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后,广西蚕桑后来者居上,2025年成为全国蚕桑强省
- 未来几年竹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国家10部委首次联合发文加大金融支持
- 光伏农业可达到万亿元规模,有哪些光伏农业项目及产品案例?
- 湖北省: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龙头农企,树立区域品牌
- 青海省印发“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及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意见
- 甘肃渭源县:光伏农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阳光银行”
- 国家林草局公布第二批(2022年)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共59家
- 贵州安顺及粤西(湛江茂名):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
- 河南划定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 湖南拟将建立网格化七级田长制,长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 广西崛起千亿元林业产业集群,与国家林草局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 202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哪些乡村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工程?
- 甘肃省:划定2022年三农工作任务,去年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
- 国家发改委:创新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财政资金向农村能源建设倾斜
- 全国“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七项重大工程行动是关键!
- 2022农产融合项目申报启动: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特色集群,200个农产强镇
- 湖北新命名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宁夏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六大工程”
- 安徽凤阳县推进林旅融合发展,四川青神推动竹旅融合发展
- 三产融合,三变改革,三社融合: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陕西文旅助力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甘肃即将发布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 ,河南探索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 重庆广阳岛农文旅融合变现生态价值,西宁新增20家星级乡村文旅游接待点
- 河北:成立品牌农业发展联盟,沧州市启动农业品牌建设3年行动
- 广东发布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北京再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广西五级田长制保障粮食生产,郴州在湖南省率先推动“田长制”
- 孟姜塬村桃园休闲农业:集休闲赏花,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
- 遵循四个乡村建设规划文件,这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值得参考借鉴
- 广西2021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55%,广东茂名发布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项目申报要注意哪些问题?
- 10年发展机遇期!各地林下经济区域布局展开!
- 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 国际茶日活动在广东潮州开幕,探访平利县马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 三园共创:重庆合川区力创国家粮油主导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 国家储备林建设:广西推进项目融合发展,广元召开项目培训会
- 云南凤庆县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山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转型
- 河北未来三年绿化美化村庄4000个,宁夏推进绿化高效示范管理
- 广西下发政策文件,农业奖补资金重点扶持这些产业方向
- 浙江启动首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 广东五级林长制体系:启动“林长绿美园”申报认定工作
- 陕西铜川构建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山东临沂编制绿化示范工程规划
- 吉林召开农产品进景区对接会,辽宁大连严打涉旅养老违法行为
- 浙江成立自然保护地联合会,湖南衡阳推进林草资源“虎威行动”
- 江西实施林下经济发展千亿工程,四川凉山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集群
- 陕西特色产业:加强苹果与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
- 福建三明全面推进“156”乡村建设:1个理念5项机制6个模式
-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 广西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湖南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
- 9月30日前申报:“十四五”共创建30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 湖北沙洋3措施壮大花卉苗木经济,浙江长兴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 三峡智慧冷链物流港项目启动招商:3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
- 广西召开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会,山东开展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核验
- 山东组织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广西印发林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陕西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西安以研学产品推进青少年游学
- 广西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成效明显,鲜果亩产量较2020年增长46.75%
- 湖北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责任部门
2021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首次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共5个部分21条。明确了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竹产业发展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保障措施上,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支持、优化管理服务、扩大宣传推广。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意见》的落实,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意见》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10部门参与制定的竹行业发展规划,堪称为“万亿规模的竹产业顶层设计”。
《意见》中提到的规划发展目标不仅将竹产业的总产值定在了万亿级(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直指世界竹产业强国的位置,还提到,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竹产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竹产业作为一个大金扶持的“大”产业,未来几年会重点发展哪些比较有特色的竹产业集群呢?
《意见》中提到,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做优竹笋产业,大力发展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加快发展竹材加工、竹家居、竹装饰、竹工艺品、竹炭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动竹纤维加工转型升级,扩大竹纤维纸制品、建材装饰品、纺织品、餐具和容器制品生产及市场推广。选育种植竹源饲料林,推动竹源饲料加工产业规模化发展。
可见,竹材加工、竹家居、竹装饰、竹工艺品、竹炭等特色优势产业都将会是未来竹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与此同时,要如何发展这些特色竹产业集群呢?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一是通过招商等政策加快推动各竹产业区域当地的特色产业集聚,如建设竹产业园区,引进相关特色竹产业的领军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使得竹材加工、竹家居等特色产业能相对集中在某个园区内。领军企业是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竹产业园区在引入某特色竹产业的领军企业后,也引导社会资源和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同时培育壮大该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
二是以完善产业链条为核心,扩大集群规模。中国竹产业链普遍存在短、小、弱等发展痛点。因此,在发展特色竹产业链时,竹产业区域要引导集群企业从产品制造前展后延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并对现有优势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强化提升,以及聚焦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如竹建材产业、竹纤维等新兴竹产业的“建链”。
三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是保持集群持久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发展特色竹产业时,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帮助这些企业联系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单位与特色竹产业集群加强战略合作,构建战略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集群创新体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特色竹产业集群,还需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培育企业品牌、地理品牌等,加大宣传,提升特色竹产业集群的价值;完善配套保障,优化特色竹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如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
中国竹资源品种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我国竹产品种类繁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目前,我国主要竹产品可分为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而且这些竹产品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1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