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经验:湖北宜昌以林长制推动产业发展,一个小山村的林长制改革实践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124/186篇)

湖北宜昌以林长制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绿色时报2022-10-24(曾强)】金秋时节,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保护区,枫叶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水清草茂,候鸟云集;秭归田地里脐橙金黄,果园飘香。

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所在地,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宜昌素有“绿色宝库”美称,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59%。2021年,宜昌全面推行林长制,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格局。

案例经验:湖北宜昌以林长制推动产业发展,一个小山村的林长制改革实践

增强巡林实效

市级县级林长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巡林,镇级村级林长至少每月开展一次巡林,是宜昌的规定动作。林长们深入基层现场,或调研部署,或督促指导,或解决实际困难,成了林业保护发展的“领头雁”。

林业基层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一直是近年来制约五峰县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该县总林长在巡林中了解情况后,迅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确定与高校合作模式解决人才问题。今年5月该县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以“定制培养、定额补助、定向就业”方式培养林业技术人才,计划3年至少培养60名五峰籍林学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每名学生每年还可享受学费和生活费补助1万元。

近年来,秭归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猪数量持续增加。庄稼果树遭到野猪破坏,群众反映强烈,这已成为当地林业保护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各级林长聚焦的重点。秭归县将解决野猪等野生动物袭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林长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内容抓落实,成立防控野猪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林长办主任任组长。该县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组建护秋队伍探索声响驱赶、试点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减少了野猪致害损失。

目前,宜昌市共有各级林长8132名,今年仅市县两级林长就已巡林482次,解决问题200余件。

抓牢森林防火

9月初,为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宜昌市林长办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林长进入临战状态,开展森林防火专项巡林督查,提前部署秋冬季森林防火,筑牢森林防火墙。各级林长迅速安排部署,到各地开展森林防火巡查,督促各地坚持时时设防、处处设防、人人设防,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动态监管,确保火灾隐患清零见底。

今年以来,宜昌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六包责任”和“山头包保责任”,实施七大专项行动和“六查六看六到位”明察暗访,发现各类隐患问题123个,立即整改103个,消除林区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28公里。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9‰以下,延续27年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纪录。

推动产业发展

长阳县以林长制为抓手,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该县以康农药业为龙头,以独活、天麻、贝母等为主的林药基地建设稳中有升。高家堰争创全国景艺名镇,火烧坪、贺家坪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秭归县已建成高效经济林基地82.1万亩,其中脐橙40万亩、核桃22.3万亩,人均经济林2.3亩,人均增收超过1.3万元。全县脐橙产业亿元村达5个,超过5000万元的村14个,秭归脐橙、九畹丝绵茶成为库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黄金叶”。

近年来,宜昌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持续培育发展林下药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业特色产业。秭归县、五峰县被确定为“两山”转化示范县,资丘飞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林下产业、众赢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林药种植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49亿元,同比增长24.7%。

案例经验:湖北宜昌以林长制推动产业发展,一个小山村的林长制改革实践

一个小山村的林长制改革实践

【中国绿色时报2022-10-24(记者龙琳 通讯员 余旭)】“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悠扬的歌声在绿水青山间回荡,优美的歌词正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的真实写照。

杨亭村位于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生态环境优美,有“国家森林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中国生态文化村”等多块“国”字招牌。杨亭村党委书记杨江勤带领村两委班子,多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杨亭村打造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样板。

2017年,安徽省实施林长制改革。林长制改革从哪入手?杨江勤认为管好资源是根本。在村两委会议上,他提议建立村组林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正三副”4名村级林长担任网格片长,33个村民组队长担任各组网格长,另设5处护林卡点,7处视频管控点,与12名护林员一起形成林业资源管护网,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谁包保谁负责。在基层管理中,村规民约也是一项有力约束。杨江勤引导村民严格执行“四个严禁、四个一律”:严禁乱采滥伐,严禁开山挖山,严禁私埋乱葬,严禁携带明火上山;古树、名木、大树、珍稀树种一律挂牌保护,所有山场一律封山育林,携带明火上山一律处罚,村干包保失职一律问责。

山有人管山更绿,杨江勤开始琢磨怎样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将杨亭村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怎么“变”?

杨亭村有集体林场,经营山场面积2700亩,松林过去曾因松材线虫病进行过更新改造,但林分质量不高。经过考察学习、请教专家、征求群众意见,村委会作出了开展生态治理的决定。山顶 “戴帽”,加大公益林管护抚育力度,实行封山补植,提高森林质量;山腰 “系带”,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常绿经果林、观光林及林下经济;山脚“穿靴”,沿山脚主干道两侧、自然村庄栽种了银杏、红枫、红梅、桂花、樱花、红叶石楠、广玉兰等观赏树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补植提质、增绿增量,杨亭村的山场资源被盘活,村集体林场的林下茶园从不足30亩扩建到1000亩,产值从几千元提高到上百万元,当年从不足万元的集体林场资产现在已突破亿元。

“林长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林业经济是重头戏。”杨江勤说。实施林长制改革5年来,在杨江勤的带领下,村两委大力招商引资,先后有6家农林企业进驻,累计流转山场面积3600余亩。老百姓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劳务收入等获得多重收益,林农正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一质的变化。山绿了,景美了,杨亭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连续举办郁金香花展、杨梅采摘节,并结合民俗年味,举办采茶踏青、美食文化、书画展览等节庆活动,把“文旅”“茶旅”“果旅”“康旅”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全村每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益突破500万元,特色采摘收入突破400万元,带动留守人员就业,劳务用工收入突破200万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看着越来越美的家乡,杨江勤的干劲更足了,“我们将推深做实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让村民分享改革红利,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