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开展耕读劳动教育?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413/481篇)

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探索开发新时代下耕读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是对劳动精神的弘扬,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让学生“接地气”,关心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知识,感受稼穑之艰、品味收获之乐,并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能力。

通过探索耕读教育新模式,打造耕读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微课、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耕读教育课程等。通过耕读教育,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滋养个人道德品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正是“耕读传家”的现实意义所在。

耕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开展耕读劳动教育?

利用“校园阵地”熏陶耕读文化

中小学校应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用好校园运动场、文化广场、校园“农耕角”等补充阵地。比如,成立耕读社团、耕读书社等组织,开展晨读、夜读等读书活动,在“读”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学习,营造浓厚的耕读学习氛围,涵养道德品行,丰富文化底蕴;在校园文化长廊、食堂、学生宿舍等基础阵地融入耕读教育,形成“耕读为本”书香校园,学生耳濡目染,增强丰富的感知和情感。

二是用好校园文化长廊、食堂、学生宿舍等基础阵地。比如,在校园文化长廊中融入中国古代从事农业生产、读书荣身的相关图片、经典案例;在学生食堂展示墙、文化墙、电视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节约粮食的诗词警句、五谷杂粮图片、二十四节气介绍等内容,并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活动,推荐困难学生参与食堂勤工俭学活动;巧借宿舍文化节、文明宿舍大评比等活动,将耕读教育融入比赛内容,并将优秀作品在宿舍宣传墙展示或张贴于学生宿舍。

耕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开展耕读劳动教育?

三是用好专业教师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将耕读教育、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能让学生亲身劳动的实践活动,比如分组完成操作任务、学生作品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增强感恩之心。

四是用好劳动辅导专员周末班会教育阵地。劳动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职业导师和生活导师的引领作用,教育学生要以知行合一为根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定期以“耕读中国”“大国三农”“耕读传家”等为主题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演讲比赛或主题辩论等活动,让耕读文化深入学生内心。

利用“校外基地”夯实耕读劳动

大中小学校可以依托寒暑假“三下乡”、夏令营、第二课堂等活动及环节,让职校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乡村、山林野外、耕读文化教育基地等,开展古村落考察、现代农场考察、农业产业调研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参与社区卫生保洁与环境美化,参与插秧、收割等“农耕大体验”活动,参与植树造林、社会志愿公益活动等农事活动,参与农耕实践,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快乐。

耕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校园阵地与校外基地开展耕读劳动教育?

同时,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还可以邀请农业生产和农村致富能手、农艺专家、农民企业家等于田间地头“言传身教”,以自身经历为原型讲授“耕读故事”或现场展示农技农艺,构建“激情导入+实践体验”为一体的耕读教育模式,并开设好专业实习实训实践课,通过整合资源,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乡村一二三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构建融实习、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真实的“耕读”场景,开展由师生、乡村群众共同参与的“同耕”“同读”活动,在“耕”和“读”中突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培养劳动精神,开拓视野和眼界,强化社会责任。

此外,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由弱至强的发展,带来从劳动工具到劳动存在方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劳动教育,需要明确劳动的价值,审视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径。

利用“家庭环境”强化耕读教育

在耕读教育中,家庭也是重要阵地。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一起关注“三农”,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与孩子一起了解农业新发展、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在寒暑假、小长假等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到农村田野,或者参加耕读夏令营等,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参与耕作,品味农事乐趣。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体验非遗文化,比如染布、造纸、编织等。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