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出台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陕西印发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423/482篇)

目前,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共计188个,其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类,有78个,占总数的4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有17个,占9%。根据中国科协制定的相关标准,科普教育基地创建的基本条件是,有相关的日常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可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建有科普展厅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有主题明确的科普内容,具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条件与设施;有专兼职负责讲解、接待和活动辅导的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将科普经费列入本单位经费预算,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科普经费逐年增加;在基地显著位置设专栏,公示基地的开放制度。其内容包括:开放时间、活动内容、优惠办法(对象、时间段、标准)、接待办法等内容;建有宣传、展示科普教育基地整体情况和科普内容的网站或网页,并与中国公众科技网链接。

江西出台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陕西印发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江西出台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

根据​江西省林业局报道(2023-02-03),2022年12月底,由省林业局联合省科技厅、省科协共同制定的《江西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正式印发,以规范江西省林业科普基地建设与管理。

《办法》共设五章、21条,规定了林业科普基地的范围、类型、申报条件和程序,以及运行与日常管理等内容。林业科普基地主要依托森林、湿地、草地、沙地、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建设,分为自然保护地类、场馆场所类、科教推广类、信息传媒类、其他类等5个类型,不同类别的科普基地需满足相应条件要求才能申报,经过评审后予以公示、命名。

《办法》的出台是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有效抓手,有助于发挥各类林业科普场所的专业化优势,创作林业科普作品,面向公众开展自然教育,传播林业科技和生态文化、宣传林业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成果。

陕西印发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2月2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省科协与省科技厅近日联合印发新修订的《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六类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申报资格、动态管理等事项。

根据《管理办法》,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指依托陕西省境内法人机构设立,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应急等领域,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包括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其他类。符合认定标准且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机构,可自愿申请认定。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设区市科协、科技局,省级企事业单位科协受理申报并择优推荐。由省科协、省科技厅评审申报资料并实地抽检后命名授牌。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每五年认定一批,其间视情况进行补充认定。“2018-2022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已超过认定期限,相关机构可自愿按照程序重新申报。省科协、省科技厅即日起组织开展“2023-2027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深入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质量。

江西出台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陕西印发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河南这个村集体建起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下里街村建了个科普基地,很有意思。”前几天,记者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听了介绍,记者心里不禁嘀咕:村级科普基地,该不会就是“一个大棚稍加改造种些蔬菜”吧?

1月31日,记者来到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的现代化农业无土栽培科技研学科普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田七菜装扮的大型“菜篮子”,阳光从玻璃顶洒进来,温暖又明亮。走在蓝色通道上,火龙果、五彩椒、空中草莓、奶油生菜、巧克力番茄、拇指西瓜等“稀罕”蔬果让人目不暇接。

“哇,花朵坐上了摩天轮,草莓坐在跷跷板上!”一名小游客感叹。只见五颜六色的长寿花悬挂在架子上缓缓上升,草莓在半空中荡来荡去。

“这属于重力循环栽培系统,一来节省空间,二来可以根据时间变化调整高度,让植物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科普基地技术员吕军芳介绍,大棚占地1800平方米,棚顶及四周由透明玻璃制成。

科普基地分为瓜果区、叶菜区、花卉区、中药区、科教研学讲堂展示区5个功能区。大棚内,200余种蔬果、中药材、花卉通过基质培、水培、气雾培等科技栽培模式进行展示,犹如一个童话世界,一步一景,随手可摘蔬果。

下里街村是林州市新晋的“网红村”。以前,因无产业支撑,该村是姚村镇经济基础最弱的村。

“俺村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就是借地处洹河源头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奇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村里决定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种植蔬菜、水果、水稻,开发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项目。

2022年,为创建“五星”支部,该村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把农户小块地入股合作社,建立4个产业基地,发展合作经济、边角经济、营地经济、小吃经济。去年下半年,他们盖起玻璃温室,建成现代化农业无土栽培科技研学科普基地,丰富了村里的产业业态。

“让孩子们接触现代农业、了解新型栽培方法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已经和多所学校开展了研学合作,今年这栋大棚保守收入在50万元以上。”曹新奇说,这还不够,他们要想方设法让村民收入更稳定更有保障。

乡村旅游能否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水、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下里街村的答案,就写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和一个个产业项目里。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