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绿新模式,成都国家公园创新村集体资源管理模式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153/186篇)

河源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绿新模式

【​广东省林业局2023-02-11】1月29日,广东省河源市将举行“绿美河源·创森行动”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启动仪式,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发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河源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绿新模式,成都国家公园创新村集体资源管理模式

为丰富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形式,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河源市选定河源客家文化公园西面文星路旁280亩为“互联网+河源市义务植树基地”。市民可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河源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此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线上”活动主要通过河源日报等媒体以视频、新媒体、专题宣传等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让群众在参与植绿护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爱护绿色生态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和人人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的良好氛围。

河源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是河源市深入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关键之年。各相关部门要持续开展“绿美河源·创森行动”系列活动,共同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实际行动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让各界人士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近年来,河源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工作。2019年以来,河源市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群众和志愿者等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园西面文星路旁义务植树点共栽种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铁冬青、桂花、枫香等10余种树苗5000余株,种植面积约110亩。

成都国家公园创新村集体资源管理模式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2-11(王红莉 杨清武)】2022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批复》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关于做好社区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在与片区内所辖的35个村(社区)签订集体资源管护协议的基础上,结合片区集体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机制,不断创新集体资源管理模式,率先实现了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资源与集体资源统一保护、完整保护目标。

河源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绿新模式,成都国家公园创新村集体资源管理模式

一、制定管理意见,及时组建集体资源管护队伍

制定并出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社区生态管护员聘任及管理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的设置与管理。在30个村(社区)中采取村委会推荐、管护站公开选聘等方式遴选出322名生态管护员,并使用国家、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解决其劳务报酬。2022年,成都片区原住民参与巡护工作的比例高达81%,组建起一支以原住民为主要力量的集体资源管护队伍。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生态管护员开展巡护专题培训11场,参与培训的生态管护员达227人次。

二、编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集体资源监测巡护

针对辖区内的28.33万亩集体公益林和19.15万亩各类商品林,结合不同片区集体资源监测巡护工作需要,制定了集体资源和人为活动监测工作方案,建立了集体林、农耕地、住宅地等8种地类108项的监测指标体系。2022年,成都片区共开展各类巡护监测2032人次,监测到集体资源使用方面问题5项。

三、实施全覆盖监测,妥善处置违反规定的人为活动

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排污、农村垃圾处理等10大类74小类的人为活动监测清单,针对居民生产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全覆盖的人为活动监测。2022年,共监测到野生动物肇事危害、户外火源隐患、挖药、采伐、砍柴等有关问题487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妥善处置。

四、购买商业特色保险,尽力补偿野生动物致害损失

定期开展野生动物致害预警监测并适时向社区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指导原住民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理赔工作。2022年,成都片区共为6万余名社区居民购买了野生动物肇事商业特色保险,最大限度地补偿了社区居民因野生动物致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