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新闻:惠东县高潭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摘要】惠东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距离红军咸茶馆不远处,便是戴汉忠开的一家名为“先锋生态农庄”的农家饭店,山下种满了时令农产品,还搭起围栏养了不少走地鸡。“得让游客们有吃饭的地方。”对于戴汉忠而言,饭店不只是一门营生,更是作为革命后代的自己与老区新变化的对话方式。“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我总想把他们留住,让他们在更便捷舒适的旅游条件下,更从容地感受革命精神。”戴汉忠还打算在饭店楼上增开民宿。69农业规划网.2018年广东省乡村资讯&农业政策广东农业新闻:惠东县高潭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东江红都火火火!惠东高潭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修葺一新的马克思街整洁大方,红色元素随处可见。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编者按

惠东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最早一批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之一的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粤赣湘边纵队也在这里成立,全县红色革命文化遗产数量多、级别高、影响大。

去年11月11日,惠东高潭区苏维埃政权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深切缅怀高潭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今年5月2日,全省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工作现场会在惠东高潭镇召开,会议强调要弘扬红色文化,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方日报与惠东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惠东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深入革命老区和红色革命遗址所在地进行调研采访,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宣传和弘扬高潭革命精神,让红色革命精神入心入脑,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发惠东广大干部群众为构建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共同努力奋斗,也将通过调研为惠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相关报道从今天起在南方日报和南方+客户端刊发,敬请垂注!

七八月份的惠东县高潭镇,犹如一团红色火焰,热闹而炽烈。前来高潭接受革命教育和参观游览的民众一拨接一拨,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上游人如织,中洞革命纪念广场旁边的停车场停靠了近10辆旅游大巴……

去年11月11日,惠东高潭区苏维埃政权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这让高潭名声大噪,“东江红都”的故事传播开来,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高潭的软硬件设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让高潭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5月2日,全省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工作现场会在高潭召开;6月30日,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2018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6周年徒步活动也在高潭举行,这些高规格的活动让高潭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当前,高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打造“东江红都”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到高潭参观学习和旅游的人数达3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570%。

“东江红都”为何这么红火?南方日报、南方+全媒体报道近日再次走进惠东高潭,探寻昔日革命历史中的红色印记,探访高潭革命老区发展新故事。

红色印记

    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修葺一新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东江红都”高潭镇,有一条街道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此外还有一条列宁街,这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独特“红色印记”。

马克思街、列宁街原为高潭圩上的老街和新街,呈“日”字形布局,清代中叶已形成集市规模。街道长约110米,宽约15米,街道两旁店铺30间,店前用柱顶架梁建宽约2米的骑楼。

90年过去了,尽管两条街道早已物是人非,但依然热闹,仍为当地重要的商业街。此前,当地以革命之路为主要设计理念,投入2000万元对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设计充分尊重各阶段的历史样貌,以红色为主要基调,按照高潭革命历史时间排序,提取当年重大事件元素,让走在路上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高潭的红色革命路程。

修葺一新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旧貌换新颜,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悬挂的红旗迎风飘扬,街上业态正从住家到商铺转变,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革命先辈们在高潭这里浴血奋战。高潭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1922年,彭湃在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烈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3年成立了区、乡农会。1925年建立了中共高潭特别支部。1927年,高潭人民高举义旗,积极参加东江三次武装起义;同年11月11日,高潭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高潭人民和红军一起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

在长达20多年的艰苦斗争中,高潭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仅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就被杀害2800多人,全家遭杀绝的达400多户,当地涌现了黄星南、戴焕其、谢锡灵等一批革命英雄,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及众多的红色遗址。

联络站旧址上的新“广隆号”

在革命斗争年代,高潭还有一些如今少有人知、却同样值得铭记的“红色印记”,位于高潭圩镇的“广隆号”商铺就是其中一个。

90年前,“广隆号”本是一家经营日常用品的杂货店,其主人是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林海亭的祖父林来荣。据史料记载,作为当年高潭区苏农会的会员,林来荣在1930年革命低潮时,受东江特委高潭地下党组织的委派,以开店做生意作掩护,接应红军转移、隐蔽、转运革命物资、红军给养和传递情报,直至1933年。

这一“地下交通联络站”再次发挥作用是在抗战爆发后。当时,林海亭参加革命,并恢复“广隆号”店铺,以经营日用杂货生意作掩护,一边传递情报,一边转运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直至新中国成立。

在这个小小的联络站,林海亭的家人都成了“地下交通联络站”里的“小交通员”,曾多次为游击队递送情报。

新中国成立后,林海亭把“广隆号”老店和家里的全部家产转卖,为高潭的建设捐资,先后创办了高潭中学与九莲寨电站,修建了“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和高潭烈士纪念碑、纪念亭等。

如今,在昔日的联络站旧址,又重新开起了一家叫“广隆号”的店铺,由高潭居民林源森经营。“我特意选在2017年11月11日开业,因为那天正好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广隆号”除了经营高潭特产外,还兼营红军咸茶,“希望每一个进门的顾客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红色元素。”林源森说。

老区新事

在外高潭人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

来到高潭革命老区,几乎每个人都能给你说上一段革命史,有时还能遇上革命英雄的后代。

戴汉忠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曾祖父是革命英雄戴焕其。戴焕其幼时家境殷实,如今成为红色景点的“百庆楼”就曾是他们家的宅第之一。

转折点发生在1923年。那一年,中洞乡农会成立,戴焕其当选为农会委员,这是他走上革命之路的起点。在那之后,戴焕其家的“百庆楼”和“百祥楼”成了农会、中共东江特委和“红二师”设置办公机构和领导人的住宿及物资贮藏处,戴焕其承担了后勤工作。

1927年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之日,戴焕其把家中所有田契、借贷存据等全部搬到晒谷场上当众烧毁,为根据地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次年,红军在中洞村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戴焕其在撤退时为了掩藏重要集体物资走迟一步,因而不幸被捕,被枪杀于坳下石墩稻田里,牺牲时46岁。

从小到大,戴汉忠听着曾祖父的这些故事长大。对于他来说,高潭红色文化的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30岁时,他离开家乡中洞村,只身去往深圳,为自己的事业奋力打拼着,经营着多家燃气中转站。

2017年,戴汉忠离开待了18年的深圳,回到中洞村,在一个山坡的半山腰上开起了生态农庄。这年他47岁,与曾祖父戴焕其为革命牺牲时的岁数相仿。

做出这些选择时,戴汉忠显得并不犹豫,多年来,他的家人都住在惠东县城,长期分隔两地的一家人,也到了该团聚的时候了,“更重要的是,从高潭办好‘十件实事’里,我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机遇”。

看到家乡高潭发生的巨变,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机遇,跟戴汉忠一样,越来越多在外的高潭人选择回家乡创业就业,支持家乡的发展。

农庄餐馆多了,民宿也开起来

“好香啊!”在中洞村百庆楼附近的一间红军咸茶馆,不少游客在品尝独特的“红军茶”,也叫擂茶或咸茶。这种茶在传统的茶叶里加了野生香菜和芝麻等多种原料,再添加一些爆米花和花生仁,吃起来特别香。革命斗争年代,村民热情地以咸茶招待红军。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于是改名“红军茶”。

距离红军咸茶馆不远处,便是戴汉忠开的一家名为“先锋生态农庄”的农家饭店,山下种满了时令农产品,还搭起围栏养了不少走地鸡。“得让游客们有吃饭的地方。”对于戴汉忠而言,饭店不只是一门营生,更是作为革命后代的自己与老区新变化的对话方式。“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我总想把他们留住,让他们在更便捷舒适的旅游条件下,更从容地感受革命精神。”戴汉忠还打算在饭店楼上增开民宿

今年8月中洞村一家名为“根据地”的民宿开业,这是中洞村的第一家民宿,门前是一片花海,房间设施齐全,收拾得干净整洁,接下来还将增贴一些红色主题元素。

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2016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令高潭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步入发展黄金期。

高潭镇委副书记、镇长刘文区告诉记者,自“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高潭交通、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革命旧址逐步得以修复,旅游景点逐步增加,镇容镇貌进一步美化亮化,前来参观学习和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东江红都”品牌进一步得到推广宣传,高潭革命老区的红色影响力明显提升。

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带旺了高潭蜂蜜、茶叶、米酒、明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在圩镇和中洞等旅游景点附近新开了不少农庄、餐馆、民宿等,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高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389元,同比增长25.4%。

刘文区说,高潭将致力于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高潭镇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将高潭红色旅游逐步纳入“深莞惠+河汕”(3+2)大旅游圈,积极推进国家级4A旅游景区工作,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力争将高潭打造成为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东江红都”特色小镇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高潭革命老区拥有不少红色革命遗址,其中在高潭的14个村(社区)中,10个拥有红色革命旧(遗)址资源。面对如此丰富且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些农村如何保护利用好革命遗址,助推乡村振兴,这是当地在着力推动的工作。

刘文区告诉记者,高潭正全力以赴抓好中洞、甘溪两个革命老区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完善村道、路灯、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开展绿化美化、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高潭将结合中洞和甘溪村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集中力量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改善革命老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点带面在全域进行新农村建设,助推高潭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中洞村拥有一栋特别的建筑——百庆楼,这是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被称为“红色心脏”。该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放弃了在外的生意,选择回家乡工作。他告诉记者,中洞村正在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合理利用现有红色资源。该村制定了相关规划建设方案,科学规划了中洞村红军宿营地、红色驿站、特色民俗、农产品种养等发展项目,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通过努力,让村民们增收致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甘溪党支部5名党员的感人事迹是高潭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朱远平、朱正光、钟蔚强、钟金娘,钟李仁5名党员,隐蔽在甘溪牛栏窝一带坚持地下活动,并设法秘密寻找上级党组织。1939年,在坚持活动6年之后,支部不倒、信念不变的甘溪支部终于与上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如今,甘溪村建有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雕塑广场。该村党支部书记钟佛应说,甘溪村将传承和弘扬甘溪党支部5名党员的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种养业,让村民致富奔康。

最近,戴汉忠刚满20岁的儿子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对此他十分高兴。他说,“中洞村党支部最近一次会议上提到,要吸收发展年轻党员,补充新鲜血液,作为革命后代,参与家乡的建设义不容辞。”

——69农业规划设计小编专题部:广东省(粤)相关扶持政策补贴资金申请申报-创意农业规划休闲观光农业设计-农业旅游项目策划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