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关于“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20/83篇)

2.3场地土壤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测定方法与标准化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污染行业场地土壤中各类典型污染物形态的原位表征技术;开发基于生物、化学、生态学等耦合手段的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试方法,形成适用我国场地土壤主要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标准技术体系;采用标准化技术研究污染物形态和有效性的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子,构建基于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选择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场地污染物形态原位表征方法不少于2种;创建场地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的国际标准技术体系1套,形成不少于15种的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技术指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提出基于主控因子的污染物有效性预测模型2个;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的场地应用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

2.4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基准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中的污染物形态归趋、生物有效性等问题,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本土化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体系;基于污染物的有效剂量—形态—效应关系,研究建立涵盖多污染物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体系;针对场地特征及再利用方式,开展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指标和阈值体系研究;选择典型污染场地进行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体系1套,编写分别针对人体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保护地下水安全的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各1套;形成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基准体系1套,建立基于开发用途与保护目标的我国场地土壤环境安全利用阈值体系1套,包含污染物不少于80种;所研发的指南、基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场地的风险评估应用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

2.5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污染物性质鉴定标准与技术方法,建立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基线确定与污染损害调查技术方法,构建基于场地污染物迁移与归趋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损害因果关系多证据判定技术;研究场地污染损害实物量化和价值评估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损害费用核算标准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和行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制定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损害评估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生物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有毒有害特性评估方法与危险特性鉴别技术,建立场地生态环境损害基线确定与损害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判定与责任分配原则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发出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量化工具包1套;编制场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10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的场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用示范与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

2.6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体系与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管理体系、评价指标和方法框架,提出与国际接轨的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实际案例研究,分类构建我国污染场地全过程可持续管理方法和标准规范;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构建区域尺度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再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形成我国污染场地再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中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管理框架体系和发展战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形成典型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1套;编制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不少于7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开发场地修复绿色可持续评估软件工具、区域尺度场地风险管控与安全利用可持续性评估软件工具各1套;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或应用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

2.7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监管技术和标准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利用过程不关联的问题,以及修复后土壤安全处置研究滞后的状况,研究不同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利用处置技术,建立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处置技术体系;研究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长期监管技术与评判标准,提出修复后不同用地功能场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方案;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编制不同应用情景的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3套;制定不同区域、行业和土地利用方式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控制技术体系,编制技术指南5套,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建立修复后场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开展不少于20个案例的场地应用示范验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

2.8重点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与定量估算方法

研究内容:选择制药、印染、涂料生产与使用等重点行业,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排放特征,筛选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构建典型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场景,阐明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转归机制,发展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评估潜在土壤环境风险,研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定量估算软件,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重点行业高关注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建立多介质环境暴露估算方法,研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预测模型1套,形成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与暴露模拟软件5套,制定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暴露参数手册1套,上述清单、模型需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8项以上,发表论文15篇以上。

2.9高关注化学品风险管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化工企业集聚、化学品种类繁多、风险高的典型区域,研究高关注化学品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识别化学品重点风险源;研究建立土壤及环境生物中高关注化学品的分析方法,评估高关注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应用示范,确定我国典型区域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并提出风险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考核指标:完善和建立300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分析方法,研发化学品危害信息流转识别软件系统1套,完成优先级别最高的20种高关注化学品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提出典型区域优先控制化学品目录和空间分布图谱,完成1个省域和2个不同类型化工园区化学品风险管控的应用示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

3. 矿区和油田场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

3.1重金属尾矿库污染高效固化/稳定化材料、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矿种尾矿重金属释放特点与污染规律;研发重金属尾矿污染长效固化/稳定化功能材料和技术;研发重金属尾矿库表面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以及重金属尾矿库污染土壤稳定层构建与快速中间覆盖技术与装备;开发重金属尾矿库深层尾砂高压旋喷注浆等固化/稳定化技术与装备;形成重金属尾矿侵蚀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并进行现场技术应用验证,建立工程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创制重金属尾矿污染长效固化剂/稳定化剂、高效生物/物化覆盖材料等环境友好的修复功能材料6种;研发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装备4套,建设功能材料及装备生产线1条;生产和应用成本明显低于国际同类产品;选择西南金属采选区,开展不少于10个案例场地应用示范验证,实现重金属稳定化率达到90%以上;编制重金属尾矿库源头控制与修复技术规范2项,形成重金属尾矿库固化/稳定化、生物/物化覆盖技术方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以上。

有关说明:建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3.2浸矿场地残留浸矿剂高效淋洗材料、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金属矿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释放特征,以及残留浸矿剂的迁移富集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关联的源—汇关系;开发低残留、低毒高效浸矿剂及其应用工艺;研发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残留浸矿剂绿色淋洗剂等修复材料和快速淋洗工艺及技术,开发浸矿场地淋洗液可移动处理利用设备;研究建立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金属矿低残留浸矿剂和典型浸矿场残留浸矿剂的绿色淋洗剂等6种以上,性能指标不低于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形成低残留浸矿、残留浸矿剂快速淋洗工艺与技术不少于5项;研发浸矿场淋洗液处理和利用技术装备4套,每套处理规模不小于500m3/d;开展不少于6个案例场地示范应用验证,浸矿场最终淋洗液达到国家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堆浸场和原地浸矿场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制定浸矿场治理技术规范3套,被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