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申报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有哪些要求?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1.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第44/89篇)

田园综合体基础是以乡村为发展平台,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参与为主体,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题,所有的一切围绕农民、合作社等农村土地经营者进行的,集农业生产、农民就业、休闲文旅、商业服务乃至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开发战略。此次试点申报推荐河南省财政按每个试点1000万元标准实行一次性奖补,市县财政也会安排资金投入,以满足试点开展需要。试点范围则拟在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济源市等11个省辖市(含辖区内直管县)中,通过竞争的方式择优确定2019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猛料:这个政策一出,农村土地要值大钱了

田园综合体推荐材料要详细阐述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已建成项目、在建项目、规划拟建项目情况;项目巳投入资金、后续将要投入资金的来源及数额;项目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项目与当地村级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村民利益连接机制情况;项目是否符合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各项有关政策;规定所需要的各项手续是否办理完成情况等内容。专业公司可提供编制方案所需的全程服务。省厅申报截止时间为2019年7月26日。逾期未报者视为放弃申报资格。

试点任务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最终完成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试点任务。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农民增收。

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坚持共同发展,集体受益。

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在 乡村建设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等 渠道让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进程;要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 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防止大包大揽。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可复制推广。

要依托现有农村资源,统 筹运用好美丽乡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建设成果,从当地 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宜居 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可 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目标。

试点内容

(一)改善公共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综合 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游客集散等配套设施条件。完善区域 内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通道。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文化、餐饮、娱乐、商业等行业,满足游客、居民消费新需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统筹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 高效服务。

(二)培育发展产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培育新业态,加快推动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 业、稳步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 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批 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的原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利用 “旅游十”、“生态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 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优化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

(四)增强乡村活力。

增强、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将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彰显乡村文化特色,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保留乡愁记忆。完善村民自治机 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促进乡村社会全面 进步。

(五)探索创新机制。

探索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方式。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建立分级分类投入和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承担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机制。探索土地利用新机制,盘活田园综合体范围内农村空闲和低效用地,实现土地增效、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受益。探索多元投入新机制,有效发 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增加村级债务负担。探索治理新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村级组织和农民四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各方利益分配关系,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试点条件

(一)组织领导有力。

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对斌点工作有强 烈意愿,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有明确举措, 发展思路明晰。项目区域内的所有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土地、环保等各方面有关规定,且规定的各项手续已办理齐全。

(二)区域连接紧密。

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邻近 中心城市或县(市)城区。项目范围应为乡镇内或相邻乡镇以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等为纽带连接成片的区域。要优先选择美丽乡村建设成效较好,在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方面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镇 、特色片区,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等方面建设成果,统筹开发推进。如:项目区域内应有连接成片、规模较大的果蔬釆摘基地、花卉基地等农业产业或具有特色的自然田园风光、文化景观作为核心。

(三)发展思路明晰。能够充分考虑项目区域特征和资源禀

赋等因素,发挥规划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 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合理衔接一二三产业发展和设施建 设等各类规划,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对农田、产 业、村庄进行全域统筹开发。

(四)基础条件较优。

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完善, 资源禀赋突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农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较大。田园综合体相关设施建设巳经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如:依托釆摘、观光农业等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方面具有 较大的建成规模。社会和谐文明,基层组织运转良好,精神文明 建设得到加强,形成农村生活文明新风尚。

(五)利益分享合理。

对建立政府、企业、村级组织和农民四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利益分享机制有较为合理的思路。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如: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安置就业等模式,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村组织提供服务、村集体资源入股、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 农村农民充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六)建设投资机制有效。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社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投资落实、有效,债务负担风险可控。项目以社会投入为主,要求建设及运营主体前期巳有较大资金投入, 且后续有可持续投入能力。

(七)运营管理顺畅。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规划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水平,因地制宜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盘活了存量资源、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激发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行内生动力。如:部分建成项目巳开始运营,具备较稳定的客流量,并开始取得一定收益。

(八)不予受理的情况。

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乡、村举债搞建设;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