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农业农村新活力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早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变”改革,要求各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三变”改革经验。

深入推进的“三变”改革,唤醒了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在广东,各地持续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农村“三变”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夯实了“三变”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基础、推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改革、依托国家农村改革试点,推动“三变”改革……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革探索,全省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不断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创新,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有序,部分试点区域呈现资源要素激活、产业发展提速、农民收入增长的态势,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花卉都被玩腻了?6个国内外经典案例将重新定义花卉旅游

1 打牢“三变”改革坚实基础

所谓“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中资源变资产,就是把农村集体的土地和设施,进行评估折价,变成可以入股的资产。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主要是集体土地资源,包括林地、草地、荒山、水域等。此外,也可能有建设用地以及房屋设施等。

资金变股金,就是把国家的一些支农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变成股金。其中,来自国家的财政资金,主要是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产业扶贫等方面的资金。

农民变股东,就是把农民的农地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其他资产资金,评估折价入股。

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地处偏远山区,有22个经济社,478户人家,户籍人口1904人,常住人口约480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2060亩,旱地600亩,山林面积15660亩。

2017年,平远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引进梅州市客天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客天下”),依托梅州市平远梅畲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乡贤参与带头成立村民自己的公司)和梅畲村开展资源共建共管共享合作。

梅畲村把整村承包地以及房屋、旱地、山林等流转给客天下使用,配套民俗古村落保护修缮等项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梅畲村打造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客天下梅畲田园综合体”。

目前,梅畲村农户承包地整村流转涉及农户461户,占比96.45%,农户承包地自发以出租的方式流转,签订合同流转面积1936.4亩,占土地确权面积的94%,流转期限为30年,流转价格平均235元/亩,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

采用租金变股金模式入股变股东并参与分红,客天下企业把村民吸收为客天下员工,彻底改变传统农耕格局,让农民在客天下有工作,在公司有股权,构建起“在家农民耕者有其田,在农村有房出租”的新型农村建设格局。

2018年至今,全体股东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近200余万元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此外村民加入农旅耕作队、田园演出队,参与影视制作、景区运营等工作,每户每月可多得1000—5000元,实现了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真正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初步形成集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推进‘三变’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资产底数摸清、把权属关系理清、把集体资产管好,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

2 改出乡村产业兴旺一片“新天地”

为推动“三变”改革,各地积极探索“三变” 新形式。清远市英德九龙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按照“三变” 的发展思路,九龙镇积极探索“三变” 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引进英德市国业旅游公司投资3亿元打造九龙小镇旅游项目。

九龙小镇是英德早期吃到“农旅结合”这只“螃蟹”的企业之一。该项目采取“企业 村经济社 农户”的经营理念,提出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旅游从业者”的“新三变”发展模式——即村集体(村经济社)和国业旅游公司共赢合作,以土地入股九龙小镇旅游项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红外,还通过企业用工、停车场、土特产店铺等与企业合作共赢。“跟村民共赢是我们企业取得如今成绩的关键。”国业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九龙小镇原是一片沼泽和石头山,已经十多年没有村民愿意去耕种,更谈不上开发。直到3年前,情况扭转了——村集体结合“三变”思路,变资源为股权,对沼泽地、石头山、丢荒地、旧泥砖房等资源进行了规划整理:将石头山打造成景点,将泥砖房改造成民宿等进行招商引资……岩下村等14个村小组通过将土地、石头山等“活资产”7000亩入股国业旅游公司,将沼泽地建成了荷花湖风景区,丢荒地建成了农耕文化园。

从此,新旧资产变成了股权,原来毫无价值的荒山头实现了每年3至6万元的增值,石头山变“摇钱树”,沼泽地变“聚宝盆”。通过以土地入股九龙小镇旅游项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红外,还通过企业用工、停车场收费、土特产销售等实现增收。国业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韩勇介绍:“例如与我们合作的河头村,以前的村集体收入仅1万元,如今近3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三变”改革中,我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优势产业和优质项目与“三变”改革对接;以更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在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和平县醒狮扎作传承人陈金明不吝于向同村村民传授自己的技术,通过技术输出,带动和平县林寨镇楼镇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以前我们这个手工是一个人制作一个完整的狮子,一个月也做不了两三个狮子。它的工艺太复杂了,学的人比较少。后面,我就把它改成像流水作业似的,一个狮头的竹编工艺,我们都把它拆成了10—20个小工种,按我们现在的操作,三天就能成为一个熟练的工人。”陈金明表示。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包括周边乡镇在内的70多户家庭共200多人。

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良和村民的努力,陈金明家的醒狮不仅造型生动传神、轻巧坚固,而且成本比同行低31%。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口碑,陈金明的醒狮订单越来越多,仅今年的订单总额就达到1000万元,纯利润200多万元。

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需求,陈金明和村委商量,希望大力发展醒狮制作产业,将楼镇村打造成专业醒狮制作村。于是,在深圳福田区区委党校、区司法局的帮扶下,总投资1500万元的楼镇村福楼醒狮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揭牌成立,全村包括61户贫困户在内的671户家庭均入股该公司。

该公司属于村级所有,实施以“党支部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三变’改革 农户(贫困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党建领航、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农户入股的思路,确定经济组织,吸收贫困户,以党员帮扶带动发展的方式助推“三变”。

3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大舞台”

湖口镇湖口村村委会张屋村小组是南雄市首个“三变”改革试点,2018年9月21日,张屋村“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揭牌,正式拉开了“三变”改革探索实践帷幕。

“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揭牌中的合作社包括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股份合作社。他们分工合作,以股份为纲,张合作之网,肩负起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充分就业村社建设等职责。

合作社揭牌当日,张屋村就签约了中草药种植、小龙虾养殖两大基地项目。其中,中草药种植基地通过政府引导,流转成片规模丘陵地3000多亩,并引进专业农业科技企业——众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吴茱萸、牛大力、射干、丹参等优质中草药。

当前,该基地长期劳务用工有100余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0多人,据估算,他们人均一年将增加收入3000至4000元。另外,还带动贫困户232户799人通过基地分红,人均增加收入1400元/年。

众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希瑜表示,在张屋村种植中草药,一可以提升土地价值,二可以通过劳务提升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基地已跟广西梧州制药厂、安徽饮片厂等药企达成合作,避免种植的中草药有价无市、无人问津。

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经营模式,张屋村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农户与农业企业共同发展集体经济,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

南雄市积极总结张屋村的先进经验,在全市农村进行推广。

在湖口镇里源村,村集体动员党员干部、广大村民和外出乡贤积极入股参社,可以以林地、农田、资金的方式进行入股合作社,最终有136户村民入股合作社,入股资金60万元、林地1100亩、农田200亩,共有11万原始股。合作社以总股值326.7万元作为资金流转给南雄市阳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每年拿出30%的经营纯利分红给里元生态农业合作社。

值得一提的是,里源村通过积极探索“公司 贫困户”金融扶贫产业分红模式,将23户贫困户1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南雄市鸿盛商业有限公司用于泉水谷漂流项目建设,贫困户可在公司做零工,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650元,通过工资收入和入股分红双渠道实现脱贫摘帽。

趁着“三变”改革,里源村村民张宗贵把家里闲置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除了每年收租金以外,还获得了1000股合作社的股份。“把我们原先抛荒的地利用起来,资金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带动我们比以前过得更好。”

今年底,张宗贵入股的企业,预计将为股民分发保底分红12.1万元,“这是基础分红,在未来的每一年按照30%的盈利来分红,我们的股民收益将更大。”南雄市阳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除了村民的积极参与,南雄市还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整合耕地地力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等各项涉农资金近1.6亿元,统筹扶贫资金1亿多元,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得收益。同时,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聚集资金,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布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 释放“三变” 改革“内生动能”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进度,在确保“四个原则”及“三条底线”的基础上,陆河县水唇镇以农综改“三个暂停”为前提,通过暂停上级对涉农资金、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拨付方式,暂停专项补贴发放方式和工作考核考评,充分释放内生动能,放大政策效应。

水唇镇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简化缩短以往不必要的程序。2个月内,水唇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迅速完成了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比以往项目从申报到实施节约了半年时间。

此外,水唇镇活用扶贫资金,不断促进农户增收。依托农综改政策倾斜,去年一年陆河县水唇镇、河口镇共统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扶贫资金2117.5万元入股新河工业园区等,并按年8%的比例获取分红。

贫困户尝到了甜头,致富奔康意愿更加高涨。其中,水唇镇螺洞村通过成立养蜂合作社,引导全村13户贫困户63人入股合作社,开发绿色蜂蜜系列产品,帮扶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康。去年一年仅售卖蜂蜜这一项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约150万元的收入,2017年入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原人均收入为4020元)以上,率先完成三年脱贫目标。

不仅仅是陆河,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我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切实提升了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接下来,各地将继续因地制宜,用活上级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政策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三变’改革中激励和促进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指导支持有条件的村,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得收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5 金融惠农助推“三变”改革

与此同时,为助推我省农村“三变”改革,我省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拓展农村“三变”改革的融资渠道,带动我省农民脱贫致富。

为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梅县客家村镇银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政企农银”四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模式。该行专门成立了董事长为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并选派一名副行长到省定贫困村五华县安流镇文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梅州市安流镇是有名的“工艺品之乡”,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当地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的往往是老弱病残。为助力产业扶贫,安流镇与客家村镇银行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协议》,由客家村镇银行提供20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额度。

在扶贫贷款的支持下,在华福工艺有限公司和裕福工艺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仅进一步打响了安流工艺品的品牌,也让安流镇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此外,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对光伏扶贫贷款业务简化办理手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高贷款发放进度,按照“微利、精准”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网点全覆盖和流动银行服务车优势,把光伏扶贫贷款送到每个贫困农户家门口,真正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是全省银行金融惠农、助推“三变”改革的缩影。目前,我省创新推动“两权”抵押贷款有序发展,大力探索各种新型抵押质押方式,探索完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不断提升小农户贷款覆盖面,切实加大对小农户生产发展的信贷支持,推动全省农村脱贫致富步入“快车道”。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