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庄稼传病毒:今年农田鼠害鼠疫风险大,鼠害农业面积4亿亩

全国农技中心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区灭鼠工作的通知》,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4亿亩,其中重发面积6300万亩;据专家分析,我国鼠疫疫源地进入活跃期,鼠疫等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大。

害人毁庄稼!今年农田鼠害面积4亿亩,鼠传疾病风险大

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4级)趋势。其中,东北、华南、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4-5级),中部大部分地区呈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4亿亩,比2019年增加1400万亩,其中重发面积(鼠密度超过8%)6300万亩,比2019年增加2000万亩。农区鼠害进入种群密度恢复期,发生程度稳中有变,农田鼠密度相对平稳,但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种植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区、南繁育种基地等农区呈加重发生态势。总体特点为,种植业调整地区农田优势鼠种演替、发生范围扩大,高密度种群点片发生,局部地区危害损失加重。

发生趋势

(一)农田鼠害

1.华北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东部和北部偏重发生。北京、天津轻发生(1级);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偏轻发生(2级),河北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大部中等发生(3级),部分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4级),河北东部秦皇岛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山西永济市、芮城县、平鲁区等地棕色田鼠偏重至大发生(4-5级),吕梁山脉、恒山山脉丘陵地区中华鼢鼠偏重发生至大发生(4-5级);内蒙古大部偏轻发生(2级),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盟市的部分旗(县)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为:北京100万亩,天津200万亩,河北1500万亩,山西1800万亩,内蒙古1100万亩。

2.东北地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辽宁中等发生(3级);吉林大部中等到偏重发生(3-4级),东部部分地区以及长春、吉林、辽源、松原、白城等地区的山区、半山区、沿河流域以及农林农牧交错区等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黑龙江大部偏重发生(4级),哈尔滨、佳木斯、黑河、齐齐哈尔市西部的农草交错区、沿江流域及蔬菜和经济作物地区大发生(5级)。预计发生面积为:辽宁1370万亩,吉林3644万亩,黑龙江5000万亩。

3.西北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至大发生。陕西大部偏轻发生(2级),渭北旱塬部分乡镇、浅山丘陵区、陕北部分果园和苗木基地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甘肃、宁夏大部偏轻发生(2级),甘肃大部中华鼢鼠偏重发生(4级),甘肃平凉市的静宁县、崆峒区、崇信县,庆阳市的镇原县、环县、正宁县、环县,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岷县,天水市的麦积区、秦州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宁夏大部偏轻发生(2级),宁南山区山林与山地相邻区,中部地区同心、海原、盐池等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青海大部偏重发生(4级),门源县、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祁连县、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乌兰县、德令哈市、都兰县、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县、互助县、平安县高原鼢鼠偏重到大发生(4-5级);新疆(含兵团)大部偏重发生(4级),喀什地区疏附县、莎车县、伽师县、疏勒县、英吉沙县,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新和县,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皮山等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新疆兵团四师昭苏、新源、伊宁、五师84团、九师塔城、十师阿尔泰垦区等退耕还林地、玉米播种区域及粮食种植区偏重发生(4级)。预计发生面积为:陕西1166万亩,甘肃1050万亩,宁夏100万亩,青海450万亩,新疆(含兵团)1180万亩。

4.华东地区大部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大部偏轻发生(1-2级),安徽沿淮西部和皖东南地区中等发生(3级);浙江部分山区、半山区及城乡结合部中等发生(3级);江西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赣南、赣西、赣东北山区、农林交错区以及环鄱阳湖区域中等发生(3级);福建大部中等发生(3级),南平市西北部、莆田市大部以及部分甘薯种植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为:上海100万亩,山东1400万亩,江苏1900万亩,安徽1000万亩,浙江500万亩,江西1680万亩,福建940万亩。

5.华中地区大部偏轻发生,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河南、湖北大部中等偏轻发生(2级),河南豫东沿黄沙地小麦花生轮作区、豫西果园棕色田鼠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河南东部大仓鼠种群密度增长较快,呈加重趋势;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稻鱼(虾)综合种养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湖南大部中等发生(3级)。湘南、湘西部分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偏重发生(4级)。预计发生面积为:河南1650万亩,湖北700万亩,湖南2500万亩。

6.华南地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偏重至大发生。广东、广西、海南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粤东、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偏重至大发生(4-5级);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灵山县、鹿寨、八步区、防城区、北流市、宜州市、桂平市、平南县、上林县等地部分地区偏重发生(4级);海南临高、海口、儋州、东方、乐东、三亚等地部分地区以及南繁育种基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预计发生面积为:广东2050万亩,广西1900万亩,海南180万亩。

7.西南地区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四川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川西高原农牧交错区、川南丘陵区偏重发生(4级);重庆大部中等发生(3级),渝东北、渝西地区以及长江沿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4级);贵州大部中等发生(3级),黔北、黔中、黔东大部分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云南大部中等偏轻发生(2级),偏远山区和半山区蔬菜、果树、中药材种植区中等发生(3级);西藏大部中等发生(3级),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林芝等地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为:重庆850万亩,四川2300万亩,贵州750万亩,云南918万亩,西藏80万亩。

(二)农户住宅区鼠害

预计全国农户住宅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大部、西北大部、西南大部为中等发生(3级),东北、西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新疆南疆四地州部分地区偏重至大发生(4-5级),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甘肃、宁夏、陕西偏轻发生(2级)。预计全年发生1.02亿户,与2019年基本持平。

(三)鼠传疾病发生情况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特别是2019年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温度升高、降水明显增加,有利于鼠类种群密度的增加,加大了我国鼠疫等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2019年1-11月份,全国共发生鼠疫5例、死亡1例,流行性出血热8753例、死亡38例,钩端螺旋体病210例、死亡3例。随着入春以后气温回升,我国大部分地区害鼠将进入主繁殖期,种群数量将不断增长,并随着播种等农事活动在农田与农舍间相互迁移,导致害鼠与人接触的机会增大,农村地区鼠传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鼠害预报依据

(一)北方鼠密度上升,种群呈恢复性增长

据全国农区鼠害监测点监测,2019年秋冬季北方部分地区鼠密度上升。华北地区:河北秋季最高鼠密度达13%。山西中条山沿线棕色田鼠一般有效洞数每公顷100-200个,最高每公顷可达500个,朔州等地中药材种植田中华鼢鼠平均有效洞数每公顷7-10个,最高达20个。内蒙古农田鼠密度在1%-10%,农舍鼠密度为 1%-13%。东北地区:辽宁农田平均鼠密度为5%,农舍平均鼠密度为7%。吉林农田害鼠密度为2%-10%,最高18%,农舍害鼠密度为4%-11%,最高28.5%。黑龙江农田平均鼠密度为15.5%,农舍平均鼠密度为17%,农舍最高达45%,全省平均鼠密度在10%以上的重发面积将在2800万亩以上。西北地区:甘肃农田地上鼠鼠密度最高达12.4%,中华鼢鼠每公顷最高达24只,农舍鼠密度最高达8.3%。青海农田地上鼠鼠密度为3.8%-20%,高原鼢鼠等地下鼠每公顷最高达40只。新疆农田鼠密度为5%-15%,最高达23%;农舍鼠密度为8%-25%;最高达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鼠密度为0.5%-13%,农舍鼠密度为1%-14%。

此外,各地应用TBS技术监测鼠害的结果为,青海92个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3014只;吉林公主岭市采用5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328只,长岭县采用4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4个月共捕鼠171只;内蒙古正蓝旗2个矩形TBS围栏3个月共捕鼠23只;陕西周至县采用2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6个月共捕鼠55只;新疆博乐市采用2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789只,温泉县采用4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801只。上述数据均表明,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鼠类活动频繁,部分地区鼠密度上升明显,田间种群呈恢复性增长。

(二)南方鼠密度稳定,局部鼠密度上升

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密度相对稳定,华南等局部地区鼠密度上升。华东地区:江苏农田平均鼠密度为2.9%,苏北地区鼠密度最高达10.33%,农舍平均鼠密度为9.1%。安徽农田鼠密度为1%-4%,农舍鼠密度为1%-4.1%。江西农田鼠密度为1.3%-7.8%,农舍鼠密度为1.2%-4%。福建农田鼠密度为 1%-12%,农舍鼠密度为 0.5%-9%,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华中地区:湖北、河南平均鼠密度在1%-3%之间,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但湖北部分稻田养虾地区鼠密度5%-10%,河南部分地区大仓鼠密度达10%以上,比历年同期明显上升。湖南秋冬季农田平均鼠密度为3.6%,农舍平均鼠密度为6.1%,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密度超过1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广西农田鼠密度为0.6%-13.5%,农舍鼠害密度为0.8%-16%,呈上升趋势。广东农田鼠密度为3.1%-6.9%,最高20%,南雄市平均鼠密度在10.5%以上,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海南农田鼠密度为2%-16%,农舍鼠密度为2%-11%,其中临高平均捕获率为8.5%,三亚市最高捕获率达16.5%,临高、三亚等局部地鼠密度持续偏高。西南地区:四川农田鼠密度为1%-7%,农舍鼠密度为0.6%-4%。贵州农田鼠密度为5%-10%,农舍鼠密度为5%-8%,云南农田鼠密度为1%-8.7%,农舍鼠密度为1.2%-17.3%,比历年同期基本持平。西藏农田鼠密度达4.1%,农户最高鼠密度达6.3%,比2019年同期略低。

此外,湖北江陵县三湖农场虾稻田采用4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6个月共捕鼠36只;安徽霍邱县采用1个60米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16只。今年在贵州余庆县、三都县、息烽县、都匀市、瓮安县、岑巩县、播州区、安龙县共安装TBS围栏15个,捕获鼠类1276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5.07只,其中封闭式TBS围栏7个,捕获鼠类584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3.4只,开放式TBS围栏8个,捕获鼠类692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6.5只。上述数据均表明,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密度平稳,种群整体波动不大,部分地区鼠密度略有增长。

主要优势鼠种和春季防治时期

预计华南部分地区1月中旬至2月底即出现首次为害高峰期,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严重危害期,北方地区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严重危害期。

华北地区:以黑线仓鼠、褐家鼠、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棕色田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东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西北地区:以褐家鼠、高原鼢鼠、中华鼢鼠、小家鼠、灰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华中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黄胸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华南地区:以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西南地区:以黄胸鼠、短尾鼩、黑线姬鼠、褐家鼠、高山姬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

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0年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防控总体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

防控策略

重点抓好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种植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区、南繁育种基地等害鼠栖息地治理,做到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实现“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全年防控目标。针对对农田害鼠捕获率超过(含)3%或农户捕获率超过(含)1%的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重点示范与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推行 “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投毒饵”的组织模式,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

防控技术措施

(一)鼠情监测技术。

一是鼠夹法监测。鼠夹法也叫夹日(夜)法,即采取直线形按5×50米(或10×20米)布夹,每次布100-150夹;农舍每户布夹2个,每次调查50户,合计每次布100夹。选用的鼠夹灵敏度控制在4-5克为宜,以生花生米或向日葵种子为诱饵,晚放晨收,以捕获的鼠数量比有效夹数计算的捕获率来表示密度,并记录捕获鼠的鼠种、体重、体长、雌雄、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

二是物联网智能监测。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害鼠30天×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和智能识别分类的方法,系统可通过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害鼠种群的暴发作出预警。操作时,将物联网设备安全放置于监测区域,接通电源后数据同步后进入监测状态,系统自动记录监测信息,并上传至数据中心。设备安放方式:①田间沿着田埂下(靠边、无水)、地边,在鼠活动明显的鼠道摆放,进出口需与田地垄沟或地平面平行放置;②农舍布放在鼠经常活动场所(厨房、畜禽圈或粮仓等),侧面贴墙放置,保持监测设备两端开口畅通。每个农田监测点安装5个监测终端,每月相当于150个夹日(夜)。安放在同一监测点的两台设备,间距需要超过100米。每个农户监测点放置物联网设备1套,连续30天布放,相当于每月30个夹日(夜)。大数据平台将自动记录从设备中通过的鼠类影像、体重、活动节律等鼠情参数,以及地理坐标、温度等环境参数,然后通过智能识别系统自动对鼠类进行鼠种分类,输出可视化分析结果。系统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展示监测区域鼠种分布优劣势、群落结构、各种群数量动态(密度趋势)、数据间关系,汇总为年报数据,最终可实现监测视频原数据查询、监测设备分布查询及异常设备实时预警等自动化监测功能。用户可随时登录中国鼠害信息网查看设备情况。每月定时为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充电。

三是TBS监测。选择区域面积300-500亩的连片田地2块,沿每块田边单侧设置 1个直线形TBS围栏,围栏采用长60米、孔径≤1cm的金属网。根据地块特点和田间管理便利需求,在适合的田块边缘(田埂)位置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沿围栏边缘每间隔5米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洞口下缘需与地面平齐。沿围栏边缘埋设捕鼠筒,上底面向上埋至与地面齐平,直线一边紧贴金属网洞口,共埋设12个。捕鼠桶埋设至围栏的方向可分为2种:一种为全部埋在围栏田块内部一侧,开口全部朝向田块外部;另一种为间隔反向放置于围栏的两侧。对设置好捕鼠桶进行编号。TBS监测设备放置时间为作物播种前10天至收获后1个月。每天早晨检查每个捕鼠桶,及时取出桶内捕获鼠,清理土块、垃圾等落入物。每天记录捕获鼠所在的桶编号,以及鼠种、雌雄、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冻存于-20℃冰柜,留待制作标本。

(二)鼠害防控技术。

一是毒饵站灭鼠技术。毒饵站是鼠类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他动物不能进入取食的一种灭鼠装置,目前的主要类型有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花钵毒饵站、瓦筒毒饵站等。选择当地取材方便的材料制作毒饵站,鼠密度在10%以下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鼠密度在10%以上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2个。用铁丝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2-3厘米。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用砖块等重物固定。每个毒饵站投放毒饵20-30克,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一般连续置放2-3个月,不用时回收留待再次重复使用。

二是TBS灭鼠技术。TBS也称围栏 陷阱捕鼠器灭鼠技术。对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沿田边(或田埂)设置长60米的线形TBS(L-TBS)、孔径≤1厘米的金属网围栏,按直线方式固定,围栏地上部分高45厘米,埋入地下的深度为15厘米,每5米设置一个捕鼠器(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共12个。每个捕鼠桶上部直径25-30 厘米,下部直径30-35 厘米,筒高50-55厘米,底部留4个直径小于0.5 厘米的圆孔,使筒内雨水能够渗出。紧贴围栏与捕鼠器平齐地面剪一长宽约5厘米的洞口,连续捕鼠笼或捕鼠桶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可在田间围成矩形TBS(R-TBS)20×10米的围栏,并在周边设置12个筒状捕鼠器。TBS均为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一般按面积200亩左右田块设置1个60米TBS即可有效防控害鼠,TBS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

三是综合灭鼠技术。以鼢鼠等地下鼠为优势鼠种的地区,采用弓箭射杀为主;地上鼠可采用杀鼠剂配制毒饵灭杀,可选用第一代(敌鼠钠盐、杀鼠醚、杀鼠灵)或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抗凝血杀鼠剂,选择新鲜的小麦、大米(稻谷)、玉米为基饵配成毒饵(采用化学杀鼠剂灭鼠时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根据鼠密度范围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鼠密度5%-10%区域,建议每亩投放毒饵100-200克,鼠密度更高的地区,宜酌情加大投饵量,具体的投饵量可按鼠密度值¸10%´200克计算。此外,可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毒饵灭鼠,每亩投放100-200克。对于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可采用不育剂莪术醇与化学杀鼠剂配合使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每亩同时投放化学杀鼠剂毒饵100克、不育剂毒饵100克,以化学杀鼠剂杀灭降低播种前鼠密度,以减少对作物播种与出苗的影响,同时利用不育剂控制鼠害繁殖,降低出生率,进而实现可持续控制。

(三)主要防控对象与时期。

华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东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西北地区以中华鼢鼠、褐家鼠、小家鼠、灰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上旬到10月下旬。华中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黄胸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华南地区以黄毛鼠、板齿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1月中旬到12月下旬。西南地区以褐家鼠、短尾鼩、黑线姬鼠、黄胸鼠、高山姬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

保障措施

(一)健全防控队伍。鼠害防控是一项重要防灾减灾工作,也是一项特殊的公益性事业。各地要高度重视农区灭鼠防灾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安排专人从事鼠情监测与防控工作,掌握害鼠发生动态,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要根据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及时动员和发动群众开展灭鼠。

(二)落实属地责任制。鼠害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户储粮安全,而且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系统。根据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要求,鼠害防控实行属地化管理,积极争取本地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农区鼠害防控工作。

(三)加强技术指导。有效防控鼠害技术要求高,各级植保机构要做好鼠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定科学防控方案,建立统一灭鼠示范区,展示科学灭鼠技术,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安全灭鼠技术指导。严禁在灭鼠中使用“毒鼠强”等国家已禁用的剧毒急性杀鼠剂,防止发生人畜中毒或死亡等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