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西夏区“1+4+X”模式激活农业基因,家校共绘素质教育蓝图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268/277篇)

近期,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中小学全面铺开劳动教育课程,以“1+4+X”模式为核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深度挖掘了地域教育资源,巧妙地将农业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地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劳动教育:西夏区“1+4+X”模式激活农业基因,家校共绘素质教育蓝图

西夏区劳动教育的一大亮点是建立“1”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划分为班级“小小试验田”,引导学生亲历播种、耕耘、收获全过程。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感受生命成长,还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学生自主记录,培养其观察力、责任感以及科学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参与实践教学,构建起“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劳动教育领域实现了有效对接。

“4”个特色品牌活动贯穿全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四季”闭环。从春季的亲子种植到冬季的农耕诗词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又充分展现了农业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在四季轮回中亲身体验种植乐趣,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规律,提升生活技能,同时通过家长的参与,进一步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使劳动教育在家庭层面得到延伸和深化。

“X”个跨学科学习是西夏区劳动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劳动实践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如数学课上的测量与计算、语文课的观察与表达、科学课的实地探究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知识的应用价值,实现知行合一。这种情境化、真实化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使学科知识更具生命力,有力提升了教育实效。

劳动教育:西夏区“1+4+X”模式激活农业基因,家校共绘素质教育蓝图

构建“家校联动”机制是西夏区劳动教育体系的坚实支撑。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教师与经验丰富家长组成的师资队伍,共同参与劳动教育的授课与指导。家长在家中担任学生的劳动导师与协作员,鼓励并指导学生完成家务劳动、家庭种植,形成家校共评的“组合式”考评方式,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综上,西夏区“1+4+X”劳动教育模式,以农业为载体,以实践为手段,以学科融合为路径,以家校共育为保障,成功塑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新形态。这一模式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向,更是对地域素质教育事业的有益探索与创新实践。它让我们看到,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生存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农业文明、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家校合作、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工具。西夏区的经验启示我们,劳动教育应立足地域资源,注重学科融合,强化家校共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劳动中收获知识、技能与品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