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10个村落入选国家级名录,2023年完成21个村落改造工程

2022年10月8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下达2022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和市级补助资金计划,21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其中,它们将获1.19亿元市级补助资金支持。截至目前,重庆共有11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5个村落列入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加以保护。今年重庆对21个传统村落实施了保护和改造工程(围绕传统民居品质提升、消防设施建设、历史遗存保护等方面)。 Continue reading 重庆:110个村落入选国家级名录,2023年完成21个村落改造工程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福建省乐县举行了“山水将乐——生态旅游碳中和”启动仪式,发布了“零碳镛行”平台,通过该平台估算旅客产生的碳排放并利用碳票抵消,以促进碳中和和绿色生态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交易量达千余人次。包头市成功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林业数字碳票,上线运行“包头林草碳汇认定流转平台”和“包头林草碳普惠平台”,为全社会参与碳汇交易、补偿提供了现实路径。 Continue reading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案例:村集体引进策划公司建设农创田园综合体

渔湾村通过保育朱鹮、种植纯天然水稻、开发文创产品以及建设生态农场等措施,成功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该村每月举办一次集市活动,村民可集中售卖土特产。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用,包括3号、4号民宿群以及房车营地、茶园、创客中心等在内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通过吸引企业投资建设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Continue reading 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案例:村集体引进策划公司建设农创田园综合体

天宁样板:培育城乡融合的乡村产业体,打造城乡融合江南水墨乡村

2023年里,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以城乡融合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苏南模式,全力打造城乡融合的天宁样板。 城乡融合指将城市和农村的行政区划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行政单位,即“城乡统筹”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旨在促进城乡发展协调,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实施城乡融合政策,是充分发挥城镇和农村各自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人口规模,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Continue reading 天宁样板:培育城乡融合的乡村产业体,打造城乡融合江南水墨乡村

海南每年更新发布1次农业品牌目录,湖南启幕15届茶叶品牌推介会

近日,《海南省农业品牌目录制度(试行)》被印发,旨在加强海南农业品牌建设,引导发展一批可靠的农产品品牌,提升海南农业形象。该“目录制度”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征集发布一次《海南省农业品牌目录》,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暨湘西茶叶品牌推介会)在湖南开幕,推动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的发展,促进茶农增收致富。 Continue reading 海南每年更新发布1次农业品牌目录,湖南启幕15届茶叶品牌推介会

天津探索林权整合融资模式,吉林林场创建亲子教育营地

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探索建立了要素整合—要素盘活—要素资本化三级市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资本的贯通,形成了林权整合融资模式。水木年华亲子教育营地的二期工程近期建成投入使用,营地以森林苗木和农作物科普、自然教育、亲子教育、研学、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兼顾素质拓展、动植物观赏和创意农业。一期于2021年开园,年接待游客量3万余人次。 Continue reading 天津探索林权整合融资模式,吉林林场创建亲子教育营地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造民宿,建咖啡馆,创农业实践基地…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南津渡街道香零山村,游人在由闲置房屋改建的咖啡馆小憩。该村将闲置的房屋、土地改建成咖啡馆、智慧农业实践基地,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1至7月,香零山村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万元。百家村近年来积极打造精品民宿,通过出租农房建民宿,每年可以增加50万元的收入。村里会考虑利用村内玉兰湖等丰富的水系资源和休闲林地资源,开发游船等水上项目 Continue reading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造民宿,建咖啡馆,创农业实践基地…

湖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3%,重庆落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湖北省计划在2023年前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标升级工程,提高农村居民饮用水标准,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目前,湖北省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5.3%。重庆市巴南区近日举行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首批拍卖活动。两块位于二圣镇和惠民街道的土地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上拍卖,这也是重庆市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 Continue reading 湖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3%,重庆落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乡村振兴协理员:乡村特色产业助理,美丽乡村建设帮手

“乡村振兴协理员”,即乡村振兴助理,是一种专门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改善政府管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等岗位。北京市人社局于2022年5月16日公布,按照国家教育部、人社、教育部等部委的有关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现拟在北京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助理”招录工作,招录人数为494人。 Continue reading 乡村振兴协理员:乡村特色产业助理,美丽乡村建设帮手

广安市打造红色研学模式,康定市盘活优势乡村文旅资源

研学旅游是四川省广安区“文化综合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创建“天府名县”为目标,依托“邓小平故里”这一人文资源,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红色旅游的参与程度和吸引力。康定探索出一条可操作的成功之路,使康定的游客从“过境游”变成“过夜游”,实现全年、全年、全年的旅游。在2022年,“木格措”和“木雅”两大圣地的提升速度加快,“青石游牧花海”向公众开放, Continue reading 广安市打造红色研学模式,康定市盘活优势乡村文旅资源

四川安岳争创“天府乡村旅游名镇“,吉林龙湾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

日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卧佛寺”风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以农业和旅游相结合为切入点。以柠檬、石刻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推动优势业态的融合和资源要素的集聚,统筹推动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2023吉林龙湾群山中的杜鹃花旅游节在吉林群山中的吉林群山中举行,主题是“守护绿色,担当使命,向未来”。 Continue reading 四川安岳争创“天府乡村旅游名镇“,吉林龙湾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

土地托管创收新模式:四方合作,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常庄村,首创了“小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新型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社负责人、职业农民、群众等脸上洋溢着的笑意,真正体会到了“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新型土地托管模式,使各方都能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Continue reading 土地托管创收新模式:四方合作,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安徽:滁州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明光成立乡投公司整合闲置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不断扩展造林空间,在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二龙回族乡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明光市部署今年“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建设工作,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成立镇级乡投公司(森林银行),由各村整合资源入股、森林银行统一运营,承接长三角林业产业转移,使“闲置资源”变“活资产”。 Continue reading 安徽:滁州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明光成立乡投公司整合闲置资源

多地成立民宿专业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与闲置宅基地

2019年2月,西安市首个含民宿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云台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鄠邑区成立。2021年7月2日,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新八村乡村民宿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成立。2018年,作为返乡创业人员的本村村民的王淼先期动员本村16户村民,让这个闭塞村庄的村民们了解民宿这个新潮的事物,并愿意投身其中,由此成立了永清县艳阳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Continue reading 多地成立民宿专业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与闲置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