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争创“天府乡村旅游名镇“,吉林龙湾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

日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卧佛寺”风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以农业和旅游相结合为切入点。以柠檬、石刻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推动优势业态的融合和资源要素的集聚,统筹推动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2023吉林龙湾群山中的杜鹃花旅游节在吉林群山中的吉林群山中举行,主题是“守护绿色,担当使命,向未来”。 Continue reading 四川安岳争创“天府乡村旅游名镇“,吉林龙湾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

2023年研学活动升温,这家研学基地的研学预订已排到4月底

福建省九鲤溪研学基地负责人庄庆彬表示,我们的研学基地有大思政课、国防课、体育课、科普课等内容,今年以来,我们共迎来了30几批共近3万名学生来这里研学,下一步,计划开发劳动课程及露营基地等项目。4月4日,前来太寺垭森林公园研学的学生仍然是消费主力,日程已经排到了4月底,预计今年在研学上的收入可能有个三四百万元吧。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研学活动升温,这家研学基地的研学预订已排到4月底

广西国贸基地:培育出口新优势 ,扩展合作新平台 ,创新发展新模式

2023年1-2月,广西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产品贸易开门红—出口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75.6%,其中,柑橘、蚕丝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0%、214%。广西在RCEP市场之下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通过强服务、抓平台、创新模式等方式推动农业国际贸易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助推农产品出口。RCEP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10个国家组成的15个成员国共同签署。 Continue reading 广西国贸基地:培育出口新优势 ,扩展合作新平台 ,创新发展新模式

土地托管创收新模式:四方合作,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常庄村,首创了“小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新型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社负责人、职业农民、群众等脸上洋溢着的笑意,真正体会到了“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新型土地托管模式,使各方都能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Continue reading 土地托管创收新模式:四方合作,各负其责,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甘肃省教育厅:拟建一批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品牌项目

甘肃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甘肃省高校新农科建设方案》,提出要在新农科重点领域开设新农科核心课程100个,在耕读教育实践基地5-10个,在此基础上打造“耕读+劳动”品牌工程20-30个,打造“智慧农院”10个。现代的耕读教学,将“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方式和目的,通过“浸入式的劳动作业”,使学生不断地在更高层次、更有情境性地获得“沉浸式”的耕读感觉。 Continue reading 甘肃省教育厅:拟建一批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品牌项目

2023“赏花经济”百花齐放,为复苏中的文旅市场带来春的生机!

春分到来,江苏也进入了最佳赏花季。全省各地纷纷推出赏花活动、文化节、花主题旅游线路,“赏花经济”也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为复苏中的文旅市场带来春的生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安徽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漫山遍野的梅花迎春绽放,姹紫嫣红,层峦起伏,粉墙黛瓦的千年古村与美丽花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吸引了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打卡,村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Continue reading 2023“赏花经济”百花齐放,为复苏中的文旅市场带来春的生机!

安徽:滁州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明光成立乡投公司整合闲置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不断扩展造林空间,在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二龙回族乡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明光市部署今年“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建设工作,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成立镇级乡投公司(森林银行),由各村整合资源入股、森林银行统一运营,承接长三角林业产业转移,使“闲置资源”变“活资产”。 Continue reading 安徽:滁州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明光成立乡投公司整合闲置资源

红色研学剧本杀:为红色研学旅游注入满满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剧本杀与红色研学旅游结合可以成为重要的创新模式,通过精巧的情节设计把优秀的历史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研学目标。例如,在解密的过程中,通过设定谜题,将故事与历史知识相融合;又例如,在解密的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自然教育、美术教育等融入其中,通过“切身”的方式,让同学们记住历史,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从而传播红色精神。 Continue reading 红色研学剧本杀:为红色研学旅游注入满满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模式:城乡村居联动,共孵N+1菜园,共享研学体验

新陆村建立了628亩的高标准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并将其建成一个集农业种植、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蔬菜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学生研学基地。宝虹家园和新陆村合作共建了一个“小先生”的“共同的花园”,为“小先生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日前,闵行区浦江镇推出了“春日课程”,让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菜农”,学会了如何种“阳台蔬菜”。 Continue reading 乡村振兴示范村新模式:城乡村居联动,共孵N+1菜园,共享研学体验

推广新模式:拍卖果树采摘权,赋能地理标志农产品金融化与品牌故事化

早在2017年,云南漾濞县22棵百年核桃树两年的采摘权在上海成功拍卖,成交单价最高达到297.14元/公斤。2021年,在第三届中国·重庆奉节国际橙博会上,重庆奉节县脐橙“母树橙”以13.8万元高价的采摘权竞拍成功。进入2023年,全国首例国家级产权交易平台农产品采摘权公开挂牌上市活动正式举办,本次交易会上,一块地的300株“挂绿荔枝”采摘权,竞拍价格高达230万! Continue reading 推广新模式:拍卖果树采摘权,赋能地理标志农产品金融化与品牌故事化

天台县与杭州百丈镇打造“剧本杀小镇”,引爆青少年探索乡村文化研学之旅

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旅游模式,景区的剧本杀还是一个新兴的体验模式,它要发展起来,在今后的道路上,最起码要经过两个大关卡:第一道是剧本关。相比于早先流行的室内剧本杀,景区剧本杀对剧本的要求更高,与景区环境、本地民俗的结合难度更大,必须找专人量身定制。第二道是场地关。要将景区因地制宜地变成剧本杀场地,那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造。 Continue reading 天台县与杭州百丈镇打造“剧本杀小镇”,引爆青少年探索乡村文化研学之旅

中国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报告,多部门联合制订《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近日,《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正式发布,《报告》全面总结 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近日,多部门联合制订《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签署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这是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引领区。浙江力争到2027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 Continue reading 中国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报告,多部门联合制订《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依托农场,干农活,做美食:校内外多实践场域下协同劳动教育探究

随着2023寒假结束及新学季开启,目前很多学校都把劳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开端。如果说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初始场域,那么学校则是主要场域,劳动教育需家校共同发力方能落到实处。劳动教育需家校合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感受“劳动创造幸福”。成立家委会,聘请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链接实践场域,走进农场,通过多种途径与平台开展劳动教育。 Continue reading 依托农场,干农活,做美食:校内外多实践场域下协同劳动教育探究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布了一些建设项目和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颁布后,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为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创造创造了有益的经验。宝兴县率先建立了“宝兴县生态产品转化促进局”,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的投资公司,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搭建交易服务平台,已签约林地300余亩。 Continue reading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