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牧民科技培训超65万人次,安徽农民教育实行“精准靶向培训”模式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排名中,均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安徽通过精准遴选对象(提升针对性),精准按需施教(提升实用性),精准培训模式(提升实效性),精准培训模式(提升实效性)等措施,组织实施“精准靶向培训”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2021年,安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位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新疆已举办各类现场培训和指导20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65万余人次,惠农补贴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除面向普通农牧民群众开展培训服务外,还先后培训农机化从业人员8720人次、各类高素质农民2620人,提供咨询服务90.27万人次。

新疆全区农牧民科技培训超65万人次,安徽农民教育实行“精准靶向培训”模式

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助力春耕备耕生产,3月23日,由湖南省科协组织的“抗疫情·保春耕·稳生产”专家在线农技服务团正式上线。该服务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任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印遇龙任副团长。服务团的145名专家各自擅长领域,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资、“三农”法律、“三农”政策等多个方向。他们将在线为广大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指导等服务,搭建起疫情期间农业专家服务农民的桥梁。

2021年3月19日,广东精农网院正式上线,一年来,推出了涵盖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经营管理等8大类课程体系,覆盖98个品种,超3000节课程。虑到学员大部分是农民,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精农网院开设课程时,不仅课程选题兼顾岭南特色和普适技术、课程大纲兼顾理论和实操,在课程形式上,也尽可能通过实景、实操、动画等形式呈现。目前,精农网院上已有超过100位老师参与课程录制。广东精农网院已开通APP、微信小程序、H5等多个学习渠道,创新打造“培训个性化、时间碎片化、课件视频化、技术点位化”培训模式。

新疆全区农牧民科技培训超65万人次

【新疆日报2022-03-24】眼下,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正在天山南北如火如荼进行。截至目前,新疆已举办各类现场培训和指导20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65万余人次,惠农补贴政策知晓率达95%以上。

据了解,科技培训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农业重点工作和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冬小麦生产技术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水肥一体化等内容,组织区内外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涉农高校的专家、农技人员和教师开展政策宣讲、巡回指导、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产业类型,重点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农机化技术人员、高素质农民等。除面向普通农牧民群众开展培训服务外,还先后培训农机化从业人员8720人次、各类高素质农民2620人,提供咨询服务90.27万人次。

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活动为学员搭建起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活动,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普及推广,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下一步,新疆农业农村部门将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等,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课程,因地制宜、分类施教,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学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新疆全区农牧民科技培训超65万人次,安徽农民教育实行“精准靶向培训”模式

安徽农民教育实行“精准靶向培训”模式

【农民日报2022-03-24】2021年,安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考核位居全国第二。这得益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动:连续6年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8亿元;连续3年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压实市县乡党委、政府责任;列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任务清单,明确用5年时间再培养15万名高素质农民。

近年来,安徽高素质农民培育始终坚持服务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与重大任务、重点行动、重点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坚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主要标准,把培训搬到农业企业、生产一线、农民家门口。全省已形成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精准遴选对象,提升针对性

“我先后参加了县镇农民教育培训班20余期。2017年至2019年,我参加了省级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和县水产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教室中听专家讲授新知识,基地里观摩新技能,与同学交流新经验。通过培训学习,我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现代生态农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运伍说,他在寿县隐贤镇姚祠村梁家湖畔,投资3600万元创建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园,生产的“梁家湖”牌绿色瓜菜、河蟹、皖西白鹅、土鸡等优质农产品,畅销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园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在县域农业产业中位居前列。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上,张运伍与相关人员前往多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攻克了生态农业种养发展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自己也被寿县科技局聘为“寿县科技特派员”。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让真正有培训需求和培训意愿的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并积极参加。”安徽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广泛开展需求摸底调研,分层分类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为省级聚焦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市县聚焦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种养加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

精准按需施教,提升实用性

走进萧县刘套镇马场的一处猪舍里,几百头胖乎乎的小猪在宽敞的栏舍里撒欢。合作社负责人刘新告诉记者,以前一直从事生猪养殖,但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镇政府的推荐下,他参加了萧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培训和实习实训,理论培训的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动物防疫知识、养猪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用技术、养殖场安全生产等方面。授课老师对生猪行情走势的分析、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等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刘新受益匪浅,养殖思路豁然开朗。实训与实践课不仅参观了本县的规模化养殖场,还去了其他省市的知名养殖场,如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华罗分公司、河南正大养猪场等。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刘新的养猪水平大幅提高,不仅增强了疫病防控能力,还学会了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县农业农村局还建立了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职业农民制度,课程结束后,每位生产经营型学员都有一位从事相同产业的农技人员对接服务。在农技人员的细心指导下,刘新积极开展了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并适时引进了大约克优良品种,严格实行标准化养殖,如今养殖场年出栏育肥猪800头以上,年收入达200多万元。

安徽围绕种养、加工、销售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围绕“旅游+”“电商+”“直播+”开展特色培训,围绕重点任务开展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农机手培训,围绕农民学历教育需求,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招录农民考生5000多人。

精准培训模式,提升实效性

舒城县庐镇乡瑞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圣全成立志“让老手艺传承有序,富一方乡情”。通过“师带徒”培训项目,他把手工挂面的制作纳入到培训教程中,手把手教授培训学员手工挂面的传统技艺。从和面、盘条到成品需经过6道工序、17个环节,历经20个小时。培训后,20名学员当中已有3人开始从事手工拉面生产,月均收入近9000元左右。

宿州市泗县朱彭村农民潘培旺从事蔬菜种植。初期由于缺乏技术,农场收益不行。2019年,他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并跟随培训班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寿光的7代蔬菜大棚的发展史,领悟先进的“绿色·创新·科技·未来”发展理念,他当即就带领几个人多方考察当地的蔬菜大棚,从种植的作物品种、温度、湿度到种植规模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结合泗县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网纹瓜。从当年10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是西红柿的种植成熟上市季节,西红柿收获之后,大棚就闲置了。通过鼓励农户栽种网纹瓜,实行一棚两用,这种“一季西红柿+一季网纹瓜”的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蔬菜大棚使用效率,也大大增加了经济收益。目前,潘培旺拥有17个暖棚、20个冷棚,年销售额200余万元。

安徽在实践中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多种模式农民培训。创新“师带徒”模式,培训2667名当地能人,带动周边小农户抱团发展;以“直播演练”模式,与省电视台合作培训510人,提升直播带货实操能力;异地教学模式,利用全国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教材、最好的实践,把课堂搬到产业先发地区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开创“手掌课堂”模式,利用网络海量优质资源,在线学习率达100%,实现学员离班不离训;以搭建平台模式,每年组织近万名学员参加各类大赛、合肥农交会、秸秆产业博览会等。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