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高明:推动乡村美丽建设的外调学习资料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发展镜鉴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高明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自然禀赋和相对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跟义乌都很相似,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大有可为”“美丽乡村建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退休干部、外出务工人员、企业家等乡贤的力量,吸引年轻群体回乡创业就业”“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更是村民的事,要坚持全民参与、成果共享,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此次调研的间隙,高明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村干部围绕本村实际和调研所见所感畅所欲言。

“感觉到高明村干部群体是一个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相信一旦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高明乡村将焕发出新的风貌。”何允辉应邀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高明村干部提问之踊跃和切中问题要害之准,令他感觉到与之前接待的数百批学习参观团相比毫不逊色。就在本月底,何允辉还将应邀到高明实地调研交流,进一步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

“走出去调研取经+引进来交流分享,将成为今后高明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参与此次调研的高明区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高明美丽乡村建设不会关起门来搞,而要秉持开放理念,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事实上,高明以开放促乡村振兴,并未止步于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层面,而是已切入到产业合作的层面。

在今年1月,高明区更合镇就首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安吉县的发展经验,与浙江安吉的浙江爱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该镇的广建村、洞心村、水井村合作建设美丽乡村。当中结合各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种植民宿经济、乡村体验、休闲旅游等产业,是重要合作领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高明区内的丽堂新村、云勇村、广建村等多条基础条件较为完善的乡村已率先脱颖而出,初步实现旧貌换新颜,成为高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在更广层面,截至2017年年底,高明已建设“五好”新村居26条,累计投入资金3330多万元,实施项目151个,村庄保洁率达到100%。一些原本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的乡村从环境抓起,对乡村环境进行了整改,使乡村居住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根据计划,接下来高明区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清理和整治,坚决做到禁养区养殖户一家不剩,限养区畜禽数一头不增。同时还将持续推进限桉控桉工作,确保每年完成2万亩以上桉树整治,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减少20万亩桉树种植面积,全面改善全区林业生态,提升高明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使美丽乡村既成为全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又成为旅客到高明休闲旅游观光胜地。

经验

浙江义乌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不配合将被列为“生态不达标户”

垃圾处理水平代表一个地方的生态文明程度。在调研期间,高明村干部所到之处,发现乡村道路十分干净,穿村而过的小溪也清澈见底,看不到有垃圾漂浮。而村里村外也少见垃圾堆积。这些村庄为何能如此干净整洁?

分类填埋 垃圾减量60%以上

多年前,何斯路村就探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行农户分类投放、定点定时收集、集中填埋肥田等做法,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按照就近原则,何斯路村共划分为五个区块,每个区块设有一个垃圾回收点,每个回收点早晚两次集中收集垃圾。村民将家中垃圾袋拿到回收点后,要按类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桶内,实现垃圾不落地。每个区块设有一名专职管理员,在回收点指导村民按规定投放垃圾,并对每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打分。

与此同时,何斯路村选择了几处不肥沃的田地,开挖坑洞,将剩饭、菜叶、瓜皮果壳等可回收肥田的垃圾进行填埋覆盖,变废为宝。这样不仅增加土地肥力,还能减少外运垃圾量。通过分类处理,该村从原来外运垃圾量为一天一车,减少到如今的两到三天一车,垃圾量减少60%以上。

“我花了一年时间,让村民学会了垃圾分类,就是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何允辉说,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村民如今不会随地乱扔垃圾,不仅文明素质有所提高,村里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此外,该村还建有“功德银行”,用于记录村民的好人好事和公德行为。村民在垃圾分类中好的行为、好的做法将记入村公德银行,并将农户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纳入农户信用评定范围,不配合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或做得不好的农户,将被列为“生态不达标户”,会被村集体取消村级信用评定,银行将不再授信。

经济激励 解决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利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义乌也着手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推动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近期,一个俗称“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进驻包括何斯路村在内的义乌广大村居和社区,不仅能对垃圾回收作出相应的分类,而且居民投入相应的垃圾还可获得一定金额的返现。

该系统设有6台回收箱,分别用以回收六大类生活垃圾。当中,玻璃和有害垃圾属无偿回收,其他四类废品回收则设有奖励,回收箱为此设立了自动称重的投放口,以记录居民投放的垃圾总量。当每个投放箱的回收量达80%后,会自动发短信给管理人员提醒收取,然后将其汇总销售给后端再加工企业,而投递废品的居民则会得到平台的相应奖励。据了解,卖废品的每笔收益都可以在“小黄狗”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上查询,达到10元时,居民即可通过与APP账户绑定的银行卡提现。

随着“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广泛投放,义乌开始进入智能垃圾分类的新阶段,在将垃圾分类变得更加简单的同时,还大幅提升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帮助居民在家门口解决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此前,义乌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全市714个行政村,除35个正在拆旧房或建新房的全拆全建旧改村外,剩余67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市共建成太阳能阳光堆肥房323座、机器设备处理站17座,配备农户分类垃圾桶25余万套、分类收集车1185辆、分拣员1620余名,共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约6817万余元。

样本

乡村振兴的“安吉密码”

浙江多山,安吉尤甚,余村更是三面环山。上世纪90年代,囿于区位等因素限制,村里无法引进大型工业企业,也很难发展规模化农业,余村人便将目光投向了山。靠山吃山,这个只有1000多人口的小村,很快就开了三个石矿,办起一家水泥厂。

大量优质的石灰石通过山间小路运往各地,余村借此成为当时安吉县闻名的致富村。但快速发展背后,隐忧同样存在——过度依赖于对资源、能源的索取。“漫天的灰尘遮蔽了蓝天,果树不结果,连生命力顽强的毛竹都不长叶了。”当地村民说。

2003年,安吉正式确定“生态立县”的新战略,关闭污染企业,并通过炸药限量、税收调整等方式,限制开挖矿山,开始探索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

随后,村民们开始发展休闲产业,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产业链。几经发展,到2017年,余村经济总收入累计超过2.5亿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近4.2万元。

就在人们观望这个“先进村”如何快马加鞭发展时,余村却提出要“慢”下来。

起因在于去年11月的几场暴雨,让村庄过度城市化的问题暴露无遗。“房前屋后全部被水泥硬化,村道与农田、绿化的连接也被基石阻隔,雨水无法下渗,也不能外流。”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说。

农村要有农村的样子。为此,去年底,余村着手流转500余亩农田,严禁任何项目入驻,并将水泥厂原址周边近180亩地进行复垦,种植樱花、向日葵、荷花等,打造五彩田园区。

为破解排水问题,村里还打算打造海绵村庄,每隔50米左右在路边上开一个生态沟,让住宅区域与农田山林自然过渡,并在五彩田园区、两山会址公园等景点设计蓄水草坪。变化虽不大,但蕴含的却是余村人对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格局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深刻认识。“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慢’下来也是为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俞小平说道。

——69农业规划设计小编专题部:广东省(粤)相关扶持政策补贴资金申请申报创意农业规划休闲观光农业设计-农业旅游项目策划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