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数字农业+广东种业博览会开幕!用好数据资源需打通四条渠道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83/208篇)

12月12日,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大会以“数字农业·智引未来,现代种业·芯创动能”为主题,将数字与种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农业科技为核心、高标准田间展示为平台,通过“馆展 地展 N”的创新融合办会模式,集聚数字农业发展创新要素,赋能现代种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世界数字农业+广东种业博览会开幕!用好数据资源需打通四条渠道

大会发布了数字农业十大创新案例、数字农业先锋企业先锋人物、虚拟科学家赋能广东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联合倡议,并现场举行数字农业战略合作云签约仪式。大会还为广东丝苗米品种,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稻)金奖品种和产品颁奖,为广东丝苗米代言人颁发聘书,为广东种业集团、广东数字农业联盟、大湾区数字农业学院等揭牌。

大会设有数字农业综合展示区、数字农业田间场景应用区、绿色高效作物区、现代农业装备区4大特展和数字农业综合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展、优新品种展、现代种业品牌展、数字现代农业装备展等14个展示区,举办了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主论坛、第九届柯木塱种业论坛等十余个论坛以及广东数字农业县长研修班。

据了解,这是首次将数字农业与种业博览会融合举办,聚焦现代农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数字菜园、数字果园、数字药园、数字都市农业园、数字鱼塘及未来农场互动体验展等版块,打造新一代数字化农业示范应用的风向标。今年,广东种业博览会展示优新特色品种6000余个,代表了前沿、顶尖的科技新成果,凸显品种质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据统计,历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累计展示世界各地农作物优稀特品种超10万个,参会人员超100万人次。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下一步,广东将重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继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一方面,着力办好三个大平台,即组织好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联盟,建设好广东数字农业试验区,持续办好数字农业大会。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八个新项目,即创建一批数字农业园区,推动一批农产品、产业建云上云,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数字农业重大项目,发展一批数字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农民合作社,培养一批数字农民,推广一批数字农业重大应用场景(模式)。

2020世界数字农业+广东种业博览会开幕!用好数据资源需打通四条渠道
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发出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联合倡议。

2020世界数字农业+广东种业博览会开幕!用好数据资源需打通四条渠道
大会发布了数字农业十大数字农业先锋企业、先锋人物。

打通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四条渠道

“数字农业革命正在到来。”当天开幕式上,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兰玉彬称,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全世界范围看,信息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农业的主要发展引擎,全球农业正加速向‘信息知识 智能装备’方向发展。”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立足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农业数据资源最为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最为迫切、农村发展数字经济潜力最为巨大。得益于此,“数据化为中国大国小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飞跃的机会”。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看,我国数字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一些问题与瓶颈。”兰玉彬说。

王小兵就提出,农业数字经济的主要成分在于对农业数字化的改造,即农业产业数字化,因此必须抓智能装备建设,包括加大对智能装备购置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以带动国产化发展,促量产、降成本。兰玉彬认为,未来要逐步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大力开展数字农场、牧场、渔场、果园和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不仅如此,数字农业发展还在于高效运用农业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是(数字农业)的基础,要抓数据资源建设,关键要把四条渠道打通。”王小兵解释称,一是创新传统的数据监测途径,二是把物联网作为最重要的数据采集渠道,三是运用互联网挖掘数据,四是运用好实验室检测机构的数据。

“云展会”发展应注重技术优化和工具创新

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各地纷纷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上云”。在广东,“网络节 云展会”模式正被广泛推广。

今年,广东揭阳市惠来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暨惠来名特优新农产品云展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规模“上云”线上新模式,打造了广东乃至全国县域农产品云上展会的新标杆。12月11日,在本次大会分论坛之一的广东线上农交会之一县一云展会创建与发展论坛上,惠来县委常委蔡汉春分享了这一成果。据介绍,活动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每公斤鲜鲍鱼价格增长超10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还擦亮了“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的招牌。

据广东省农业展览馆副馆长卢汉飞透露,广东将持续深化云展会模式,并创建一县一云展会。然而,原本那些不熟悉数字技术的传统农民,正面临着参与“云展会”的技术瓶颈。

对此,腾讯生态合作部内容总监孙旭提出,未来可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通过线上培训让农民理解“云展会”“网络节”等相关概念,随后落地在县、乡、村级的区域电商运营中心,将农民聚集起来开展实际操作训练。

“我们甚至可以借鉴MCN的模式,把普通农民培养成网红。”孙旭表示,如今智能手机普及度高,且基本都能拍视频、做直播。“如果他们本身有热情,只要把标准化流程体系教给他们,通过当地已布局的服务体系支持,这个模式是可持续的。”

作为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活动最主要的策划和执行单位,广东华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佳认为,“一县一云展会”模式应在技术层面进行优化,让平台除了提供商品的链接,还能提供商品所对应的生产、销售等经营主体的信息链接,让顾客购买商品时得以溯源产品信息。广东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公司数字事业部总监范国信提出,在已实现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工具创新也非常重要。“未来可考虑加入更多的数字化工具,从工具创新上实现交易的闭环。”

让冷流物流网全程可防、可控、可追溯

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出乡村,再走到广大市民的餐桌上,当中有一条很长的“链”,就是物流冷链。只不过,在当天以“数字冷链赋能最后一公里”为主题的冷链物流数字化发展论坛上,参与圆桌讨论到嘉宾一致认为,冷链物流存在较严重的“断链”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中国这一数据为19%。其中,水产品、肉类、果蔬等主要品类的综合冷链流通率依次为41%、34%、22%。由于冷链设施不完善,大部分生鲜食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通常会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出现“脱冷”现象,导致食品出现腐烂变质、滋生细菌。

“冷链的背后就是食品安全。” 顺丰集团深圳顺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湘辉认为,要保证这一“链”上的食品安全,需要充分考虑从生产到经营的四大环节,“一是有没有好的标准与技术体系,让企业将生鲜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二是从产地到销地,有没有好的技术手段保证全程冷链;三是在达成销售前有没有好的储存条件;四是有没有好的运配手段,让农产品放心地送达消费终端。”他表示,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会导致断链或者脱温,带来产品价值折损与安全问题。

如何让数字技术赋能冷链物流,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惠及更多群众?张湘辉指出,冷链物流并非单纯地理解为将货物放在一个可控温的环境下,就能保证货物不受损。“冷链不是一个点,也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一张动态、完整的物流网,包括节点园区、前置仓等,来保证冷链的全链路流通。”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5G、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并配备相应的智能设备,把链上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都是可防、可控及可追溯的。

同时,也要推动冷链技术成本下降。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总经理王东表示,近来公司正探索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送达社区团购场所的智能前置仓(如智能冷柜)的创新模式,省掉中心仓环节,既能提升效率、又能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通过社区消费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反向推动生产端生产,指导种养殖业和加工产业发展,也能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