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规划:几个农业大省的“十四五”现代农业如何发展?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149/208篇)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玉尧)】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近段时间,国内粮食主产省份陆续出台“十四五”农业领域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各省份将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产业、农业企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二产粮大省,山东是国内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江苏、浙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的省份,这些省份的“十四五”规划,对其他省份及农业产业、涉农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未来5年规划:几个农业大省的“十四五”现代农业如何发展?

农业大省们定下“十四五”小目标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量均超过2000万吨,其中黑龙江(7867.7万吨)、河南(6544.2万吨)、山东(5500.7万吨)3省位居全国前三,粮食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江苏省粮食产量3746万吨,浙江省621万吨。

坐拥我国第一大平原——东北平原,黑龙江农业播种面积达1455万公顷,高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2.37%。

在《黑龙江省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黑龙江提到,力争到2025年,全省粮食综合产能达到1600亿斤(8000万吨)以上。

作为中原粮仓,河南粮食产量高居全国第二的同时,还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诞生了双汇发展、三全食品、卫龙辣条等食品加工行业龙头,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

《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到,到202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6500万吨)以上。

据新华社,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的省份。此外,山东还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13家),占A股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3.2%。

在《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山东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00万吨。

江苏、浙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两省分别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740亿斤(3700万吨)、120亿斤(600万吨)。

整体看来,几大粮食主产省份在“十四五”期间,对粮食产量均定了“稳产”的目标。其中,山东、河南、江苏3省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与2021年产量基本一致,黑龙江省的产量目标与2021年比增长1.68%。

集群成链,创建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在确保粮食稳产的同时,主要产粮大省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另有侧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几大粮食主产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了一个词——“产业集群”。

山东省提出,以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启动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工程。强化区域意识、集群意识、融合意识,做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通过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江苏省提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方向,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一批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产业链条完整、融合程度较深,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河南省同样提出了类似的发展规划:培育“五十百”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推行“群链长制”“盟会长制”,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行动,优化产业链布局,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问题清单,实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开展精准招商、管家式服务,推动补链延链强链优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

几大粮食主产省份为何不约而同地提出集群成链、创建优势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一方面因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可深化社会分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提高区域资源利用,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还会形成“追赶效应”,促使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不断创新。同时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扩大整体市场份额。此外,优势产业的聚集还会形成“乘数效应”,通过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几大粮食主产省份产业集群规划各具特色。

江苏提出建设苏系肉鸡等特色产业集群,河南则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行业,培育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山东除了沿黄肉牛等产业集群之外,还提到了沿海地区海洋渔业产业带、泰沂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等布局。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培育经营主体是关键,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无疑是经营主体中的“头雁”。

虽然河南、山东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前三,江苏、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但在农业上市公司领域,这些省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Wind申万行业分类,山东省虽然拥有13家上市公司,数量高居全国第一。但该省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58.9亿元(截至1月26日收盘),远低于全国平均值(169.6亿元)。河南除了牧原股份外,其他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也均在百亿元以下。江苏、浙江则分别只有4家、2家农林渔牧行业上市公司。

为此,几大省份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

江苏提出: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有效整合,培育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百亿元、领军型、行业“小巨人”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集群。

河南提出:开展龙头企业规模倍增、区域拓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计划,促进龙头企业扩面提质增效。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龙头企业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跨界融合、集成集约,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

山东则提出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壮大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衔接融合、优势互补。

几省对培育经营主体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农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的江苏特地提出,鼓励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对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和江苏股权中心挂牌的总部注册地在江苏的农业龙头企业,省级财政给予奖补。河南专门提出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山东加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则提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

对于经营主体的发展,各省份也提出了“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江苏提出,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0家。每个县(市、涉农区)至少培育一个10亿元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浙江提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600家左右。河南同样锚定目标,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00家以上。

现代种业强省、现代畜牧业强省如何发展?河南这样做

作为中原粮仓,河南与经济发达的江浙两省、沿海资源富饶的山东相比,在农业布局上独具特色。

在《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河南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强省、现代畜牧业强省、现代种业强省、绿色食品业强省。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2021年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在河南揭牌成立,加速推进河南向现代种业强省发展。

为推进河南现代种业强省发展,《规划》提出,实施种企扶优行动。培育15家大型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组建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集团公司,扶优培强头部种企,打造航母型种业企业。加快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和育制种大县,支持特色种业企业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培育一批“专精特优”种业企业,打造一批“豫”字头“隐形冠军”。

此外,《规划》还提出大力支持种业企业上市。到2025年,培育2家以上种业企业在境内市场上市融资,3~5家以上种业企业进入分领域全国十强。

畜牧业是河南另一重点农业产业,现代畜牧业强省也是河南在建设现代种业强省之外,提出的另一个发展目标。

在畜牧行业,河南拥有A股最大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牧原股份、世界最大鸭加工企业华英农业、兽药研发企业普莱柯等。

对于做强现代畜牧业,河南提出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产品绿色化为方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其中关于生猪产业,河南提出巩固生猪产业传统优势,建设一批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省级和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完善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到2025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同时积极推动生猪龙头企业走出去,在全国布局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基地。

根据《规划》,河南力争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