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农田中的课堂:暑期插秧(农耕体验)研学旅行活动纪实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7/482篇)

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今文化;行走山水间,感受山河之美;远渡重洋,体验异国文化……如今,研学旅行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个“行走的课堂”中获取知识。今年初,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农耕生活体验。

图示: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在学习插秧

生态环保主题研学旅行活动,组织80名初中生走进自然课堂。他们在三亚市水稻国家公园体验水稻插秧,学习农耕文化;穿梭于热带植物园里,了解各类植物的起源、特征与习性……今年4月,结合国家与我省出台的有关方案,陵水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根据地域特色与学生特点,制定了全年校外研学活动计划,今年将开展不少于5期的校外研学活动。

每期研学活动主题各异

脚穿雨靴,头顶草帽,弯腰屈膝将一株株秧苗插进水田中……7月21日,在位于三亚的水稻国家公园,来自陵水的80名初中生在这里体验水稻插秧全过程。

“插秧很有意思,但也很累。自己亲身体验了,才真正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陵水东华初级中学初一学生李紫艳对记者说。

此次研学旅行,让李紫艳收获颇多。除了亲身感受到农民耕作的艰辛,她还认识了不少热带植物,环保知识有所增长。“目前,不少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不加以保护,它们会慢慢从地球上消失。”李紫艳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此次研学旅行以生态环保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海南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制作自然笔记、体验水稻插秧,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树立保护环境意识。”陵水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王虹表示。《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主要目标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和家乡变化。“今年,陵水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将开展不少于5期的校外研学活动。每期研学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例如生态环保、农耕体验、尊师重教、社会文明、集体主义等。我们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王虹说。

创造条件让乡村孩子走出家门

“以前,我就听说过兴隆热带植物园,但一直都没机会到这里参观。感谢研学旅行,让我在暑假能够走出家门,开阔眼界。”陵水东华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陈玉程说。《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免费进县城、进市区研学旅行活动。据介绍,参加此次研学旅行的学生,来自陵水东华初级中学和三才中学两所乡镇学校。“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相对闭塞。由于父母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参加旅行。”王虹说。

据了解,陵水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安排的校外研学旅行中,会优先考虑让乡镇学生参加。该中心设有校外研学旅行专项活动经费,确保研学活动顺利举行,让更多乡村孩子有机会走出家门,开阔眼界。

“由于缺少校外活动经验,一些农村学生和见多识广的城区学生相比,性格较为内向。希望通过开展校外研学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王虹说。

专家建议探索成立全国研学联盟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侯佩旭表示,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研学旅行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侯佩旭说,要将研学旅行和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低碳环保、励志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发研学旅行项目时,要注重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科学性,强调区域特色和差异性,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不仅要统筹协调校内资源,还要根据自身需求,发挥校外可利用资源的作用。”侯佩旭建议,可以探索成立全国研学旅行联盟,成员包括大中小院校、旅游景区、餐饮企业、酒店、交通部门等,加强会员间的交流合作;加强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研学旅行人才队伍,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做好服务;积极与国际研学旅行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国际研学旅行基地等。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2023热点涉农项目及惠农补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