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实践: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为2023新农人提供精选的涉农创业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303/483篇)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余慧娟)】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在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揭牌。双方将共同建设“三同”劳动基地,探索“三同三体验”劳动教育实践课堂,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到基地提供的农户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度体验农事、农风与农情。

“建设专业的大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理论学习,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探索,践行‘知行合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建波介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今年专门增加了一门劳动课,此次劳动实践基地的成立将建立起宁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共同搭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开创了宁波大学生校外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是一种有深度、系统性、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利挺说,杭州湾基地作为实践大本营,将构建起全时段多样化沉浸式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新模型。

仪式结束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体验了劳动实践课程。今后,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还将成为理工学子的就业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素质拓展基地。本次合作还促成了“庵东大学生劳动实践合作社”的成立,将利用杭州湾新区的农业农村资源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得到锻炼与成长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提升素质贡献力量,助力新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积极推进劳动教育,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成立将为宁波高等院校全方位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提供范例,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浙江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打稻谷、晾晒、栽种、浇灌……在金华周边的农田基地和林木基地里,活跃着一群“00后”大学生,他们与当地农民一起流汗,以动手实践的方式丰富自身的劳动体验。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实践: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田间打谷,干得正欢。林昱辰 詹婷雅 摄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实践队成员抵达金华市越溪白鹤村,拿起镰刀,走进禾田,进行割稻子、打捆等传统农耕劳作,在汗水中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与来之不易。正如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同学所说:“这是一次对于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大学生而言难得的劳动体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经历过劳动,才能明白‘以劳为荣’背后的含义!”

他们都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工作室实践团队的成员。在不同的节气、节日,他们会去往各地参与志愿服务和劳动体验。

植树节,他们会动员全校的志愿者投身校园除草活动,清理绿化带、大花坛里的杂草,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充分发扬了“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劳动节,他们发起全校志愿者活动,在凌晨5点来到食堂,化身食堂保洁员、打菜员,协助食堂阿姨备菜、打菜,帮助她们擦洗桌椅、整理餐具,维护了食堂环境;重阳节,他们前往金华市军休老干部公寓探望烈士遗属,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为他们送上了浓浓的祝福与温暖;秋分时节,他们来到田间地头,躬身劳作,挥洒汗水,发扬“辛勤劳动、自强不息”的美好品格。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实践: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包馄饨、饺子我们也行。林昱辰 詹婷雅 摄

此外,他们还发起劳动倡议、参加图书馆书籍整理……他们亲历劳动过程,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以特色志愿活动诠释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时代劳动精神。

当然,这仅仅是00后大学生打开劳动实践这本书的最基本方式。

他们有活动的载体——劳动周,有自己的组织——浙江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工作室实践团队,还编撰了《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以此作为“劳动周”活动的操作指南。包括划定卫生责任包干区并指定区长,实行专业班级“轮班制”,设计各组学生到食堂、草坪、停车位等指定包干区进行后勤打扫、烹饪、除草除杂、摆放车辆等集体性劳动实践方案,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

实践队的张同学在一次食堂帮工活动结束后总结道:“为了早上6点热气腾腾的早餐,食堂阿姨凌晨4点就要起床上班。劳动者如此平凡又伟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心怀感恩。”

此外,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都是“劳动周”的活动内容。

他们积极引入“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面对面”、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特色课程,邀请劳动模范、社会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走进校园,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系列主题教育,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实践: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山间地头也留下我们的身影。林昱辰 詹婷雅 摄

在“劳动周”评价考核体系中,每位学生有一份“劳动电子档案”,其中包含该学生在这一学年内从事劳动活动的过程表现、自评与互评以及劳动成果等信息,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元形式记录学生的劳动经历,并将劳动表现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优秀劳动标兵”王同学说,我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深切体认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一定努力,做到厉行节俭,拒绝奢侈浪费。

据了解,自去年5月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实证调查,历经一年多的不断探索,最终在面向全国东、中、西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5所高校的21982名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四合·三化”模式。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实践队指导老师张晶,对这一育人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针对在实证调查中发现的大学生劳动认知偏误的困境,提出了“四合”创新理念,即品德与技能统合、脑力与体力结合、人文与科技耦合、理论与实践融合;针对劳动教育系统化建设缺位的困境,提出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等“系统化”建设模式;针对劳动教育多元主体协同不畅的困境,提出家校社会“协同化”运行机制;针对劳动与育人宗旨疏离的困境,提出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效化”育人举措。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 热点创业项目及研学劳动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