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课程体系与实现路径(附实施案例)

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141/277篇)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课程体系与实现路径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劳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理清劳动教育的内涵边界,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把握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关键点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基础。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课程体系与实现路径(附实施案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面对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意见》提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要求,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正确理解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世界,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明确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梦想,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加强劳动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密不可分,学生在劳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提高审美;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强调手脑并用、知行结合,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素养,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但与德智体美其他四育相比,劳动教育仍是短板,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窄化、泛化、异化等问题。若不科学解决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影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实现,影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这与智育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开展劳动教育不能只是在讲台上“讲”劳动、在黑板上“写”劳动,简单说教。而是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课程体系。

利用好劳动课和劳动周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应根据各学段特色,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内容,发挥好各类劳动教育内容的育人作用,如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传承勤俭节约的家风,在服务性劳动中强化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在生产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品质。另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各类课程、各门学科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劳动教育功能,对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作出整体设计,如中小学语文课中学习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文章,弘扬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品质;职业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感受平凡岗位的不平凡,增强职业荣誉感;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之中,与专业结合开展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

再其次,要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渠道。

劳动教育除了在规定的课时中落实,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开展,整合家庭、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是保障劳动教育有效落实的关键。学校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生活自理的同时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为家人服务,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当地共青团、妇联、社区等要为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搭建平台,利用好志愿中国、志愿汇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机会,引导学生坚持开展服务性劳动,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中不断完善自己。政府部门要调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开放劳动实践场所,并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必要指导,让学生能在实际岗位劳动中了解真实的职业劳动,体会各种工作的快乐和辛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课程体系与实现路径(附实施案例)

劳动教育实施案例:“三大行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

我们立足县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和县域城乡生产生活特点,启动实施了“新时代夏津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以“三大行动”聚力推进劳动教育家庭化、本土化、社会化。

与学生家长合作,实施“我爱我家,争做小主人”行动,以家庭化促进劳动习惯养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家庭中要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和空间,“大包大揽”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抓中小学劳动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抓起,从家务劳动做起。让学生切实参与日常生活的管理与设计,对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生活管理能力效果显著。

2019年以来,我们组织学校与家庭、学生签订家庭劳动教育承诺书,分年级制订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在家长的监督支持下,学生自主参与家庭卫生保洁、院落环境治理和美丽庭院建设活动,做好“床铺整理、洗衣晾晒、扫地除尘、垃圾清理、物品规范”等卫生保洁事项,在节假日进行大扫除、大治理,通过每日坚持养成基本的自我服务和主动劳动习惯。特别是疫情居家期间,我们鼓励学生“争做当家小主人”,与家长一起规划安排“居家劳动、日常生活、体育锻炼、物资采购”等活动,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健康生活习惯和技能也明显提升。同时学校立足实际,在环境卫生清理、绿化修剪养护、餐厅管理、文明就餐等方面开设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参与劳动成为自觉。

与本土农业基地合作,实施“爱我家乡,寻找乡愁”行动,以本土化提高劳动教育效率。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不但直观易接受,而且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家乡情怀教育,让学生把“乡愁”留在记忆里。夏津县是农业大县,是黄河故道,拥有12万亩的古桑林,学生生活在农耕文明、农桑文化中,但对其知之有限。

对此,我们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爱我家乡,寻找乡愁”行动,鼓励学生寻找“乡愁”、体验“乡愁”、宣传“乡愁”。积极开展节气农事田间活动,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参与种植培土、除草施肥、清沟排水等农事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农耕生产流程和技能,真正理解国家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挖掘地方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自信,也提高了劳动素养。同时,我们把夏津独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运河风景区、山东省棉花博物馆作为全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习植桑植棉技能,了解黄河文明、桑棉文化。

与社区社团合作,实施“爱我城市,协同共建”行动,以社会化拓展劳动教育资源。

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只有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才会有更多的平台和实践机会,才能与社会融合。因此,由县教体局发起,与团委、妇联、工会、民政、环卫、园林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筛选项目,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定期参与城市管理、社区劳动和文明宣传,取得良好教育成效。抓住县里创建“全国健康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的机遇,我们在适时组织学生参与劳动的同时,组织师生一起创作了《创城之歌》和《创卫之歌》,在全县中小学传唱,极大增强了广大中小学生爱护城市、热爱劳动的意识。